虞罡秋问道:“如果让你主持一个省的国企改革,你认为可以完全按照三机部的方式来进行吗?”
郭拙诚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过来问道:“你觉得呢?”
如果是别人这么反问,可以说是太没礼貌,太高调了。领导问你话,你老实回答就是,哪有反过来反问领导的?虞罡秋却不以为然,觉得他这么问倒是符合他的性格,也符合当前讨论的氛围,比只老老实实回答还适合得多,如果两人摆出一个领导问,一个部下答,则这场谈论似的谈话就进行不下去了,就无法解决自己心中的一些疑惑。他听了郭拙诚的问话,摇头道:“很难,虽然你在三机部的改革很成功,里面也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但如果凭此进行推广的话,有很多制约因素。你当时的机遇好,为了解决了很多问题。”
郭拙诚说道:“是的。我当时在三机部对国企进行改革的时候遇到了很好的机会,两伊战争将我们这些军工厂的库存产品全部卖光,生产的新产品还没有开始生产,产品就已经卖出去了,加上军工产品的利润丰厚,自然就减少了很多麻烦。俗话说手中有粮,干啥事也不慌。我手头有钱当然也敢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唯一的难点就是那些家属工厂,那些依附在工厂的学校、医院不愿意离开,都想在这棵大树下乘凉,这得做很多思想工作劝他们割开,通过税收的方式将资金交给地方,让他们愿意接受这些。”
郭拙诚接着说道:“可是,现在的情况很不同了,这些地方国营企业不但没有人来收购他们的库存产品,就是新产品要推销出去也很难。资金难以回笼,更拿不出太多的资金进行改革,这才是最大的难点。”
虞罡秋也说道:“这些企业困难,并不说明依附在这起企业上的附属工厂、学校、医院就愿意离开企业,相反他们因为地方上不愿意接收这些‘负担’而不想离开,地方上没有收到税收,自然也不像接受军工企业那么爽快,心里非常不情愿,对这些过来的人自然没有什么好态度。而且,这些企业只要没有破产,只要没有倒闭,他们就心存侥幸,就愿意死守在企业这里,与周围的企业和城镇居民相比,他们的待遇还是不错的,再说,大家都相信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谁也不相信国家会让一个大型企业倒闭。”
郭拙诚说道:“是啊,国企的改革真的困难重重,谁也不敢说自己有绝对的把握。不过,现在我们还是有一个便利条件,那就是我们动手早,我们的企业还远没有达到苏联国企那么困难的程度,而且现在三机部所属企业的改革在先,让不少人看到了成功的希望,感情的阻力因此而减少了不少。
除了这个时间因素,我们还有一个有利条件就是现在国内对产品的需求很旺盛,特别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产品需求量很大,我们很多困难企业可以趁机转型,生产一些民用产品,生产轻工产品,这些产品一般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能够安置很多工人,这样一来,我们就不用过于担心工人失业的问题。
可以说,现在对国企改革正是时候,如果等到民间企业一哄而起将轻工产品市场、民用品市场给占据了,那么国企改革就困难多了,转型更是难上加难,你都不知道生产什么好,不知道转型之后会不会比现在更惨。”
虽然郭拙诚知道中央领导安排自己父亲去龙江省主管全面工作,但其重点是主管龙江省的国企改革,应该在领导面前多说困难,多强调改革的艰难,这样的话对父亲今后的工作有好处,可以让父亲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改革成功了,说明他有魄力、有能力,功劳巨大,战绩辉煌。如果失败了,说明改革的困难很大,不是他不努力,而是客观原因,实在不是人力所能为,将来也没有什么责任。
但郭拙诚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将父亲推上位是他的既定目标,而上位的途径只有华山一条路,必须靠政绩上去。可以说这次郭知言要在龙江省政府一把手的位置干下去,并成为省-委-书记之后进一步上升,国企改革必须成功,不能失败,至少要比其他官员主持改革要好,没有退路。
既然如果,郭拙诚就必须实事求是地说出改革的利弊,说出父亲面临的困难和有利因素,这样才能完全取信于领导,取信于其他官员。
郭拙诚还知道中央大佬让父亲去主持这场改革,更多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并不是真的完全信任父亲才这么任命的。他们希望自己能帮助父亲完成这个工作,所以自己也得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这样才能显得自己有信心、有把握。
(感谢001的大赏,感谢漠孤烟、kel、aa2012的打赏,感谢各位的订阅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