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说关于新家族的崛起和旧贵族的没落,以及道德败坏的问题?
就像易之判断认为这是个迷茫的时代,大多数人是无法脱离这个时代的束缚去看待一切的。所以当他们在看到很多事情的时候,都会感到迷茫。正因为这个缘故,易之所选择几种回答的这个问题,的确是一个共性的疑问。
几乎是才看了两段,主编就强迫自己从阅读中脱离出来,这样一边看一边思考的话不知要耗费多少时间才能把这里的内容看完。很明显,这封信实在非常具有价值!刊登了这封信的话,这一期的报纸销售估计会大增。而另一方面,就从他已经阅读的这么两段来看,这篇文章的思想性也已经到了极高的程度!以主编自己的观点来看的话,即使是赵静章或者岳激流,也写不出这样的文章。
关键在于无论是赵静章还是岳激流,他们的立场都相对更加偏激。而绝大部分人都是在各种舆论中左右摇摆的。更加客观而温和的表态是人们所期待的。而这就是为什么易之从一开始就很受欢迎的缘故。即使文化圈觉得他这也不对那也不对两面不是人,但对不在意这种事情的普罗大众而言,这种中立一点,并不非此即彼的言论正是他们所喜欢,想要的。
如果不是代表了这一批或许看起来没有存在感,却庞大的群体的想法,易之不会在处处被排斥的时候依旧能过着相对滋润的生活。要知道当年岳激流因为他的主张,可是被他父母直接赶出家门断绝关系,甚至在街头被一些情绪激动的反对者殴打到住院的。说到底,还是因为他给出的观点是不被绝大多数人接受的缘故。
所以一直以来易之都很受各大报刊杂志的喜爱。他的作品不论其他人如何批判,总能够得到普罗大众的喜爱。而反过来,受到各种渠道的热爱又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易之的观点。即使他总不太愿意发表自己的个人观点,他的支持者也是不少的。
但看这整整一篇文章,似乎易之有些改变了他的一贯行事方法了?观点明显,语气也更坚定了一些,应当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才对。
选个好一点的时间发在易之的专栏里吧,弄得稍微醒目一点。主编这么决定,在稿纸上方画了好几个星号。或许他应该提前向读者做个通报?毕竟易之的文章还是有限的,除去定时的连载之外,什么时候有易之的专栏都是不确定的,提前挂个通告对销量应该有好处。
主编的决定很快就变成了现实。
“后天的报纸有易之先生的专栏?”
“专门写给读者的回信吗,我也给易之先生写过信,他会把给我的回信放在报纸上吗?”
“应该是针对一个群体的信件,如果是对一个人的,放在报纸上好像很奇怪。”
“不管怎么样我是打算去买一份报纸了。易之先生的作品我一向喜欢,不仅仅是《红楼梦》,诗歌和讲课稿也很合我胃口。就是不知道这一次会有什么内容放上来了。但是易之先生应该不会让我们失望才对。”
“我活了这么多年头一次看见报纸上居然会体现通知大家某一天某个作家的作品要被刊登,啧啧,这个易之果然不简单啊。”
“总而言之,我是不赞同易之的观点的,他总是试图和稀泥。但是我们和岳激流那一派之间根本就不可能和平共处。大明是我们的大明,如果像他们说的那样用其他国家的东西来取代我们原本的东西,那大明成什么样了?难怪岳激流那家伙会被他父亲逐出家门。我要是遇到这么个儿子,还不被气死!”
“其实易之应该算是温和派的吧,只是在之前温和派虽然存在,但总被大家所忽视。现在难得有了一个领头人发出声音,不然大家都要忽视了站在客观一点的立场看事情的人。”
诸多人都讨论着这件事,即使还不知道易之的文章到底要写点什么说什么。但无论是卯足了劲要进行斗争的文学圈的人,还是普通用简单的方式理解作品的人们,都对易之的新文章充满了兴趣。
毕竟,在之前每一次的情况中,易之总是会站在风口浪尖提出不太一样的东西。即使他自己喜欢躲风头,但人们总对他身上可能发生的可能充满兴趣的。
就在这样的期待之中,新一期的报纸准时刊发,通过报亭、卖报者等等不同的渠道出现在了大街小巷。而那些原本就充满了兴趣的人们,自然不会吝惜一份报纸的钱,纷纷为易之的这一篇文章购买这份报纸,然后在第一时间迫不及待地翻开到易之的专栏所在的版块,直直扫视过去。
《大道废,有仁义——浅谈大时代中的是非观》
题目,似乎还有点深度,是要探讨一二吗?
作者有话要说:……怎么又突然冒出来一章要修改的内容啊啊啊啊!掀桌!!!!压力很大的好不好!!明天还要去排练话剧毕业戏的好不好!!想存稿但是总是憋不出来内容天气又热好烦躁,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