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看书 > 蚁贼 > 第344章 宝口

第344章 宝口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阿关教给她的那些所谓的“经验”与羞人的“技巧”,一时间,看似没有了用武之地。这似乎是件好事。但她小小脑袋中,隐藏着的那些不为外人所知的念头,一时间,却也看似毫无了可以实施的机会。

这又不免叫她度日如年。她就像是一头小小的困兽,被圈禁在窄窄的空间之中。空有志气,只能磨牙擦爪。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烦躁不安。

每一日,邓舍出院;每一夜,邓舍回来,她都能听见,也都能登高望见。仇人近在咫尺,她却无能为力。她敏感,她多疑,侍女们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麽麽们一句无意的说话,都极有可能会引起她的猜测。都极有可能会让她认为,她们是在嘲笑她,在嘲笑她和她的母亲,在嘲笑李敦儒。

“多一点耐心。不要着急。”她这样对自己说道。

有一次,她去陪罗官奴说话,故意地拣些罗官奴感兴趣的话题,刻意地巴结,哄其开心。试图以此来拖延罗官奴送她回去的时间。她知道,邓舍每夜归来,必会先来看一看罗官奴。她也几乎就要成功了,她已经听到了邓舍在室外走廊上的脚步声,但那可恶的麽麽,却突然地出现,不由分说,带了她就走。而罗官奴也立刻就把她忘掉了,毫不犹豫地丢下了她,一个人跑了出去。她没有办法,只有离开。

在拐角,她瞧见了邓舍的背影。

按照规矩,即便只是见到了邓舍的背影,她也得与侍女、麽麽们跪拜行礼。一如她初来益都的当夜,她拘谨、恭敬,她的礼节无可挑剔,外在的表现正如一个年未及笄、身形单薄、无依无靠、楚楚可怜的少女。

她深深地伏在了地上。她低着头,没人看到她的眼睛。她的仇恨更加深重了。仿佛火苗,茁壮燃烧。

又随后,好多天邓舍早出晚归,她站在她的楼阁上,就好似一只在暗中窥伺猎物的小狼。她发现邓舍出院的时辰越来越早,又发现他归来的时间越来越晚。往往四更、五更就出去,两更、三更还不见回。披星戴月。她虽不知是怎么了,也猜得出来,益都必然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她很谨慎,虽然奇怪,却不肯去问罗官奴。她也很聪明,通过旁敲侧击,果然,从侍女们的口中知道了原因。的确是出现了不算小的事,而且不是一件,而是三件。不过,却都并非发生在益都。

一件发生在函山。

函山邻近济南。济南城里的元军出外掠食,与海东的巡逻部队在此相遇,产生了冲突,出现了一次小规模的交锋。具体的过程,侍女们不太清楚。只知道海东的军队因为事出仓促,措不及防,很吃了点小亏。

李宝口很高兴听到这个消息。

第二件事,发生在莱芜。

莱芜也离济南不远,西边便是泰安。函山的交锋,虽然很快就得到了平息。但邓舍对此非常重视,专门派了一个枢密院的官员,听说叫甚么“鞠胜”的,前去调查。路过莱芜,发现了一件事。

当地官员贪污,把海东运来的粮种、耕牛等物,私下买卖,大部分都没有如实分给平民,而是作价卖给了富户。据说,邓舍为此大发雷霆,差点亲自出马,要前去查办。亏得被洪继勋劝住了。改而指派赵过,给了“当机立断、生杀重权”,两日前才刚刚启程,去了莱芜。

李宝口也很高兴听到这个消息。

第三件事,发生在安丰。

邓舍派去安丰的使者回来了,并带回来了一个消息。小明王很关心邓舍,知道了他还没有立妃,认为很不妥,说“燕王位高,权掌一国。地远千里,民有千万。无有婚姻,则无嫡长,无有嫡长,则国难稳。又且,谨婚姻以正王化之原,此天地之常,国家之大典也。宜偕室家”。

据此,他希望邓舍能快点立妃,且又认为,“燕王天资英明,忠诚仁厚,非有良家,难为其配”。为表示恩宠,绕来绕去,说出了最终之目的,--打算要把刘福通的女儿嫁过来海东。

李宝口一点儿也不高兴听到这个消息。

她不是不高兴小明王想给邓舍立个妃子,她是不高兴小明王对邓舍的夸奖。这样一个阴险、卑鄙、无耻的小人!值得甚么夸奖?还“天资英明、忠诚仁厚”。她又在心中给邓舍加上了一条罪状:虚伪、骗人。

她对邓舍的痛恨,邓舍当然不知道。

只这三件事,已经把他忙的焦头烂额。夜已深,他还在前院堂中,与洪继勋、文华国、姬宗周、罗李郎诸臣挑灯夜议。

若说函山的冲突,因察罕之暂时无力,也因益都的暂时疲累而还好解决;莱芜之贪腐,估计赵过也快要到了,虽令人生气,也不难收拾。唯独小明王想要嫁刘福通之女来海东,该怎生处理?接受?抑或拒绝?

群臣意见不一。

--

1,卫无忌为父报仇。

“绛州孝女卫氏,字无忌,夏县人也。初,其父为乡人卫长则所杀。无忌年六岁,母又改嫁,无兄弟。及长,常思复仇。无忌从伯常设宴为乐,长则时亦预坐,无忌以砖击杀之。既而诣吏,称父仇既报,请就刑戮。巡察大使、黄门侍郎褚遂良以闻,太宗嘉其孝烈,特令免罪,给传乘徙于雍州,并给田宅,仍令州县以礼嫁之。”

古代为父报仇的例子很多。

唐朝时候,大诗人杜审言受同僚周季重、郭若讷的诬陷受拘入狱,他的儿子杜并年方十三,“伺季重等酬宴,怀密刃以刺季重。季重中刃而死,并已见害”。周季重临死,叹气说道:“吾不知杜审言有孝子,郭若讷误我至此。”

古人讲究孝道,鼓励孝行,每遇到这种事情,当事人往往能得到美名流传。很多时候,皇帝也并不责罚。比如卫无忌,“太宗嘉其孝烈,特令免罪,给传乘徙于雍州,并给田宅,仍令州县以礼嫁之”。不但没处罚,更形同奖励。

而又如杜并,他刺死周季重后,杜审言虽因此而被免官。但是,给杜并写墓志的是苏颋,给他写祭文的是刘允济。这两个人在当时都是很有名气的。苏颋与张说齐名,刘允济与王勃并称。杜审言并也亲自给杜并写祭文。再后来,武则天又召见了杜审言,“甚加叹异,屡迁膳部员外”。仕途不但没有受到影响,还因养出了一个孝子而多次受到升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