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会儿,杨鹤接问道:“永平卫所的士兵经常来抚宁县县城么?”
孙掌柜道:“以前常来,不过最近半个月从关外来了大批百姓,卫所那些士兵便盯上了那些逃难的百姓,常去敲诈勒索,令那些百姓叫苦不迭。”
杨鹤闻言一怔,随即笑道:“我听说抚宁县安顿的是士兵的家眷,他们连士兵的家眷也不放过么?”
孙掌柜摇摇头:“士兵的家眷又怎样?这些人都是关外的辽人,况且又是打了败仗的士兵,孟乔芳又怎会把这些人放在眼里?”
杨鹤听了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孙掌柜见了一惊,随即说道:“那些百姓莫非是军爷们的家眷?”
杨鹤冷笑道:“那些百姓都是广宁城士兵的家眷,我们就是从广宁逃出来的。”
孙掌柜唬了一跳,急忙说道:“军爷,小人求求你,千万不要说这些事是小人告诉你们的,要不然,小人这生意就开不成了!”
“孙掌柜放心,绝不会连累你。”杨鹤拍了拍孙掌柜的手道。
“多谢军爷,那小人告退。”孙掌柜忙起身道。
杨鹤摆摆手:“孙掌柜去忙吧。”
待孙掌柜退下,李茂春看了看孙掌柜的背影,忽然压低声音对杨鹤道:“四弟,我看这个孙掌柜是有意把这些事告诉我们的,我估计这人以前也没少被永平卫的官兵勒索,他想挑唆咱们对付永平卫所的官兵。”
杨鹤笑了笑:“那又怎样?”
顿了顿,杨鹤接道:“其实,只要他说的是真的,也谈不上挑不挑拨,因为这样的事情咱们早晚会知道,无非是早一天晚一天罢了。”
李茂春沉吟了下道:“四弟,咱们初来咋到,人生地不熟的,如果不是太过,咱们就忍一忍吧。”
杨鹤点点头:“大哥放心,兄弟心里有数儿。”
杨鹤话音刚落,只见张顺带着一名士兵匆忙走了进来。
四下望了望,看到杨鹤所在的位置,张顺快步跑到近前,俯身在杨鹤耳边低语了几句。
杨鹤闻言霍然起身:“没看错?是三顺的父亲和妻子?”
张顺指了指身边的士兵:“他说是三顺兄弟的父亲和婆娘。”
那士兵见杨鹤看向他,急忙说道:“错不了,小人以前到三顺哥家喝过酒,见过三顺哥的爹爹和婆娘。”
“走,带我去看看。”杨鹤忙道。
“四弟去哪?”李茂春问道。
杨鹤摆摆手:“你们在这里吃饭,我去去就回。”
说罢也不多说,急步往外走去。
李卫见了,对几名亲兵招了招手,几名亲兵当即起身,跟在杨鹤的身后。
出了饭馆,杨鹤问道:“往哪个方向去了。”
那士兵往东一指:“往这个方向走的。”
张顺接道:“大哥,我看三顺的婆娘抱着孩子走得很急,看样子是孩子病了,应该是找药铺去了。”
杨鹤点点头,循着士兵指的方向大步而去。
走了半条街,终于看到前面一间药铺,杨鹤等人刚到门口,便听里面一人哀求道:“大夫,求求你,给孩子治治吧,老汉这里有两斗米,全都给你。”
杨鹤不及多想,手一撩,拨开门帘,进了药铺。
随即便见一名妇人抱着孩子跪在柜台前,一名老汉则站在柜台前不住哀求。
“你是董三顺的父亲?”杨鹤上前问道。
“是,老汉便是,不知军爷是哪位?”那老汉回头看了看杨鹤疑惑道。
“三顺兄弟以前是我的部下。”杨鹤说道。
那老汉闻言恍如抓住救命稻草,噗通一声跪在杨鹤身前:“官爷,求求你救救三顺的孩子吧。”
“大叔快起来。”杨鹤急忙把董老汉拉起来,然后问道:“孩子得了什么病?”
董老汉摇摇头:“可能昨夜受了风寒,今日一早,又是呕吐,又是腹泻,身上一阵冷一阵热的。”
“是伤寒。”柜台后面那大夫道。
“马上抓药,多少钱我给。”杨鹤说道。
那大夫道:“人参桂枝汤,一共十五副,需银钱一两五钱。”
杨鹤不及掏钱,旁边张顺已经摸出银子递了上去:“马上抓药。”
那大夫不急不忙,取出一杆小戥子准备称银子。
张顺见了,一个大耳光扇了过去:“妈的,快抓药,银子都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