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天河(三上)“哦!”李隆基点头微笑,注意力虽然成功被高力士那句‘跟武氏一脉走得很近’所吸引,着眼点却与高力士希望的方向截然相反,“算起来,他还是朕的晚辈呢!肯留在疏勒那么艰苦的地方,也着实难得!”
“的确很是难得!”高力士一边笑着附和,一边在心里暗暗纳罕皇上今天是怎么了?好端端的先是怀疑杨国忠跟封常清内外勾结,转眼之间,又突然跟一个无名小辈攀起了亲戚来?!
不过,这份血缘关系却是如假包换天后武曌虽然曾经害死李隆基的生母,却对他这个孙儿颇为提携回护连李隆基当面顶撞河内郡王武懿宗,问天下到底姓李还是姓武的的鲁莽举动,都能一笑了之而王洵的曾祖父王相如,当年娶得正是应国公武士矱的侄女,按辈分,此女应该是武则天的堂姐,李隆基的姑祖母
只是帝王家的亲情,向来都是比水还淡武则天在位时差点儿杀得李氏子孙断了宗祀,李隆基父子登台后,对诛杀武氏逆党及其门下鹰犬也不留任何情面,甚至下令将死去的武三思、武崇训斩棺、暴尸,平其坟墓高力士今天刻意把王洵的身份往武氏身上引,原以为李隆基听到后,会对此人心生恶感谁料此刻的大唐天子,不知道是因为年老心软,还是其他什么缘故,居然突然又怀念起武氏的好处来!
‘如果让陛下看中了他,以后再想斩草除根,可就要麻烦了!’熟知李隆基的用人习惯,高力士心里急得火烧火燎事实上,他跟王洵也没什么大仇,甚至还曾经对这个虎头虎脑的年青人颇为赞赏去年之所以与杨国忠勾结起来,欲致对方于死地也是为了保存皇家颜面,不得不做出一点儿牺牲反正对于他这种一言可定人生死的权臣而言,王洵这种校尉级别的小军官,就跟普通蝼蚁无异想碾死几个就碾死几个,无需什么理由,过后也没什么心理负担
然而既然已经下了手,就没有半途将刀子收回来的道理否则一旦让小人物得了势,上位者保不准会被其反咬一口正搜肠刮肚地想着如何善后的当口,高力士突然又听见李隆基笑着说道:“朕记起来了!他的父亲是王子稚,当年花重金给妾买诰命的那个!为此,还有不少人在朕面前弹劾过他!”
“末将也记起来了!”高力士笑得两只眼睛都眯缝到了一起,“那王子稚当年做的那件事,也的确够特立独行的了也难怪读书人看他不顺眼若不是当时陛下出言回护与他,估计他没那么容易平安脱身!”
“是啊!”提起那些陈年旧事,李隆基也是不胜感慨“当年李林甫的确给朕出了一个馊主意!好在没造成什么恶劣影响再加上王子稚从中那么一搅和,反而把书呆子们的注意力都给吸引了过去”
“恐怕他也是无心之举!”高力士越听越着急,真想出门去看看,今天外边刮得是哪门子邪风
“虽然无心,可也给朕帮了不小的忙!否则,光卖官鬻爵这一条,就够朕被骂上好些年的!”李隆基越是回忆,越觉得诏敕中那个王字看起来顺眼,“子稚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啊为了自己心爱的女子,甘受天下人唾骂这种气魄,就是朕,也佩服得很!”
说着话,他轻轻提起朱笔,点在王洵名字前面那个正五品的正字上刚想将其与前面几人一道改成从四品武职,又觉得这样改,好像显得自己跟臣子们刻意较真儿干脆将‘正’字放过,直接将后面的‘五’改成了‘四’然后在“郎将”两字之前,又信手添了个‘中’字!
“陛下!”高力士看得心里一哆嗦,差点直接惊呼出声四品以上官员,不分文武,都会有专门的履历存在吏部并且生老病死都会被如实记录下来傻小子王洵今天走狗屎运,被皇上一跃向上提拔为正四品中郎将,今后再想将其悄无声息地从世上抹去,可就非常困难了况且他还是皇帝陛下亲自下令提拔的,身份比其他被节度使们大批举荐的武将们无意间又高了不止一重
换句话说,有了李隆基亲笔这么一改,傻小子王洵就等于直接成了皇家的心腹虽然今晚过后,李隆基未必能再想得起自己某天突然心血来潮,破格施恩给了一个能力和背景都很平常的年青人底下三省六部的官吏们,可是谁也没有胆子这么猜被李隆基亲笔批改过诏敕转回尚书省后,官员们必然会将王洵这个名字刻意记在心里日后朝廷有什么容易立功受赏的美差,都会优先落在此人的头上而只要他在安西那边稍稍建立些尺寸之功,兵部和吏部自然有一大堆马屁精,将功劳夸大十倍,迫不及待地汇报到大唐天子的耳朵中
“怎么?元之莫非觉得朕此举有失妥当?!”虽然高力士已经及时压低了自己的嗓门,大唐天子李隆基还是敏锐地听出了声音里的异样,回过头,笑着询问
“陛下施恩与他,是他的福分末将岂敢横加阻拦?!”高力士讪讪笑了笑,低声回禀,“只是末将觉得,此子刚到安西,就已经被封常清提了一级而陛下又额外将其提拔为正四品中郎将,对他这样一个还不到二十岁的年青人来说,没经过必要的历练就要领军独挡一面,恐怕未必是件好事!”
“也对!”李隆基对高力士一向宠信,根本不会怀疑他的谏言背后还包含着别的什么东西不过让他承认自己一时兴起处置失当,也实在是强人所难斟酌了一下,他又笑着给出了一个更合理的解释,“朕不是过分施恩与他而是褒奖他父亲当年无意间替朕解围的功劳只是,有些话无法讲到明面儿上而已况且封常清那边,总兵马加起来不过才四万挂零,怎会因为朕将王洵破格提拔为中郎将,就直接分兵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