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强无语了,他确实是从家里拿的,这包茶叶他可买不起。在许志强目光的注视中。李思明光明正大地顺手将这包包装挺小的茶叶塞进自己的口袋。
“拿出来!”杨月不依不饶地想去抢。可看到许志强坐在对面,暂且放过了李思明。
这一小插曲。倒是让气氛变得轻松了起来。三人聊天说地,李思明第一发现许志也挺能侃地,不愧为北京人啊,平时在部队里都是一本正经地一副令行禁止的样子。
在李思明的胡侃中,杨首长也就是他的准岳父大人终于从书房里走了出来。他一出来,三人立刻结束了胡聊的状态。
“都来了?”杨首长扫了一眼。淡淡地说道。
“是的。”李思明回了一句。心里却在想这不是废话吗?
“小李,你跟我到书房里谈一谈!”杨首长说道。
“伯父。这里又没外人。你有什么事就说呗!”李思明说道,看到对方地目光,改变了自己地意思,“好,好。我跟你去。战场都去得。书房我就去不了?”杨月听到他这么说。都有些不好意思,连许志强都感到有些难堪。这也许是李思明性格中地另一面。
杨月家的书房。李思明还第一次进去。里面摆满了各种书籍、居然连外国文艺地书籍也有,这让李思明怀疑这是不是杨月带回来的。
“坐!”杨首长手一样。在书桌前坐下。书桌上放着一部红色的保密电话。
“这里地书倒是挺多的!”李思明感叹道,其实他想说的是杨首长有没有看过这些书。
“噢,书房里当然是放书的。这些书都是我建国后陆续买的。有一小部份还是我当年参加革命前买的,从战争年月保存到现在。相当不容易啊。”杨首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你看这本《红楼梦》,我读中学时买的。现在可是绝版啊,那些研究红学的人想来借,我都没答应。”杨首长吹嘘道。
李思明想接过他手中的书。看看是否有那么珍贵。杨首长却将手里地书放回了书架。
“红搂梦?参加革命前你还读过中学?”李思明对杨首长参加革命前了解的并不多。对他的光辉军事生涯倒是专门研究了一番。
“小月没告诉你吗?当年我还是在英国人办的教会中学读的书。那时候我的英文还是不错的,差点出国留学。只可惜后来参加了革命,把英文忘得差不多了。”杨首长追忆着他的年青时光。这倒是让李思明理解了杨首长会什么眼界要比别人宽阔地多。对待新地东西如此的热忱。加上年龄的优势。让他坐到了现在的位置。
“你休息得够了?”杨首长问道。
“这个……够了!”李思明答道,他一直在躲着他。
“你有什么打算?”
“我准备去南方。听说那里在搞特区。”李思明道。
“我考虑了很多。想到你的种种可能。你可以留在大学继续搞你的科研,你也可以去我管辖地任何军工厂,或者去国营电子厂也不错,可就是没想到这一点。”杨首长说道。
“可这是中央首长答应我的啊?”李思明解释道。
“别拿帽子压我。要不是首长地首肯,我还这么平心静气跟你说话?”杨首长没好气地说道。听到他这么说,李思明心中的大石头总算掉地下了,说实话,他不怕其他人、就是面对这个准岳父时有些底气不足。可是他的准岳父何尝不是如此,他对李思明可是非常爱护的。为李思明解决了许多李思明自己并不知道的麻烦,只是长期的军事生涯让他自有自己关心的方式。
“其实我的选择跟在大学里搞科研并不冲突。”李思明总觉得这不像一个岳父和女婿之间的谈话,倒像是上级和下级之间的谈话。
“你说说看。”
“现在搞科研的,大多都是在大学或者研究所里,这没什么不对的。因为可以集中力量进行研究。可是现在国外的科技在飞速发展,我觉得我们跟国外最大的差距在于对于新技术的需求不是在于企业,而是在于国家的需要。研究机构很是被动。这是体制上的原因。而且现在的体制让科技人员很难有积极性。我认为企业的需要是对技术进步产生推动力的最根本来源。现在大学或者研究所里研究的东西有多少能转化为生产力?又有多少跟企业的需求有关?”
“你说的有道理。可是跟你的打算有什么联系,你要办企业吗?”
“伯父。你说对了,我的打算真瞒不过您。我是要创办企业,办得是高科技企业。将实验室和企业的发展形成良性互相推动的关系。”
“可是你这不是搞资本主义吗?现在国内还不准个人开公司办工厂?”杨首长提出自己的疑问。
“我听说深圳在想尽办法吸引香港商人投资办厂?找个香港人不就行了。”李思明自有解决的办法。
“这不是在做假吗?骗税骗优惠政策!”
“这是有嫌疑。可是我真金白银投了进来,要是办好了还能多给国家交税。你能说是假的?”李思明振振有词。
“这我得考虑考虑。”杨首长沉思了一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