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看书 > 义气水浒 > 第三十六章 未战便溃

第三十六章 未战便溃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次日,黄安便领兵从郓城县往石碣村而来。

吃一堑长一智,这一次,黄安出了郓城县后,便在四下派了许多探马,以防梁山兵马再次突袭。

一路到了石碣村外,梁山兵马并没出现,便是探马都没见。

黄安更觉梁山强人不敢来对敌,只要不被梁山贼寇偷袭,他便可以三千兵马碾压梁山贼寇。

为了防止梁山贼寇夜袭,黄安也没带兵进石碣村,而是在村外扎营,深埋鹿角,遍洒铁蒺藜,营里营外都安排了岗哨。

这一夜,梁山兵马并没来,但是黄安也睡得不安稳,一晚上提心吊胆,生怕梁山兵马来袭营。

“报……”

看看天明,黄安刚刚睡得安稳些,帐外便响起一声暴喝。

黄安打了个哆嗦,猛地坐起来,赤脚从屏风后面走出来,喝令外面的人进来。

“禀将军,梁山贼寇出了水泊,在水泊外列阵,要与我们一战。”

“恩?”

黄安难以置信的看着报信的将士,问道:“梁山贼寇真的出了水泊?”

“是,小人亲眼见梁山贼寇从几只大船上下来,骑马的贼人怕不有二百人,没马的也有五百来人。”

“哈哈”

黄安听得只有七百来人,大笑道:“这伙贼寇忒也猖狂,不过倒省了我们许多事。传令下去,全军集结。”

“是。”

很快,集结的将令便传遍全营。

黄安今天的计划原本是派人征集船只,待船只拘刷够了,再找一些附近渔民,往梁山水泊去。

这些事情不是一日之内能完成的,因此黄安也没催逼各营兵马,而是让他们养精蓄锐,准备来日厮杀。

听得将令,各营官兵才手忙脚乱的开始披挂。

折腾了半个时辰,黄安才带了两千五百兵马出营,往梁山兵马列阵的地方而来,只留昨夜值哨的五百兵马守营。

梁山兵马早已在泊外一处开阔地列阵等候多时,马军居中,两翼步军。

这一次,史进只点了操练精熟的三队马军,十队步军。

中军阵前,史进身披金丝鱼鳞甲,胯下雪白卷毛马,手中丈二点钢枪。

这副金丝鱼鳞甲是从合蔡镇一个大户家中抄得的,据说是祖上传下来的,伸缩性比如今军中用的札甲要好许多。重达五十余斤,防护力也十分好。

史进看到这副鱼鳞甲时也是喜出望外,当即收为己用。

左边跳涧虎陈达身披裹金生铁甲,胯下一匹高头白马,手中丈八点刚矛,比史进的点钢枪还要长。

右边白花蛇杨春披着同样的裹金生铁甲,胯下一匹黑马,手中使一口大杆刀。

四员步将,旱地忽律朱贵、活阎罗阮小七、菜园子张青、母夜叉孙二娘,四人都身着皮甲,各执器械,站在后面。

立地太岁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也都闹着要来,只是被谨慎的朱武拦下了,要二人率领水军随时准备接应马步军。

看着远处列阵而来的官兵,杨春道:“哥哥,官兵立足未稳,我们冲杀过去?”

陈达也握着手中丈八长矛道:“这些撮鸟总算来了,爷爷早等的不耐烦了。”

史进看着两三里外缓缓逼来的官兵,摇头道:“官兵是有备而来,我们一动,他们便可扎住阵脚。硬冲过去,只怕伤亡不小。我们且挑他几阵,杀的官兵不敢出阵时,再杀他们个屁滚尿流。”

陈达笑道:“哥哥这个主意好,免得一个冲锋,那些厮们又都逃了,杀的不痛快。”

阮小七抢道:“哥哥,我打一个头阵,如何?”

史进摇头道:“你的武艺很好,只是不会马战。若是官兵派一个骑马的出来时,不好对敌。”

陈达马上应和道:“对,对,这斗将的事情就交给我和杨春吧,你们等着厮杀就是。”

阮小七叫道:“骑马的又怎样,我一朴刀也能搠翻他。”

若是武松这般说,史进便放心的让他出战了,不过换做阮小七,史进便不放心了。

阮小七的武艺确实不错,十来个汉子也近不得身,乱军之中有一定的自保能力,但是对手官兵将领便难说了。

如今朝廷虽然腐朽,但是军中武将多数都是军户出身,还有一些武举出身的,武艺更是高强。

阮小七是水中蛟龙,若是在陆上折了岂不冤枉。

史进笑道:“那些武将平日养尊处优,早荒废了武艺,杀他们也不显本事。好了,各人自回阵前,杨春打头阵,陈达接应。”

“是。”

史进在阵前下令,众人也就不再呱噪,拱手应命。

陈达、张青、孙二娘走到左翼阵前,杨春、朱贵、阮小七回到右翼阵前。

两千五百官兵结阵而来,战场顿时一片肃杀。

史进安抚着胯下有些焦躁的战马,打量着不断逼近的官兵军阵。

虽然黄安紧急操练了数月,但是仍然无法改变宋军近百年形成的陋习,澶渊之盟后,大宋除了西边和西夏冲突不断,其余边界便都没有大的战事。

百年无事,也让宋朝禁军没了战场磨砺,尤其当今天子继位后,重用奸臣小人,文武官员都只想着敛财。

高俅开创了交钱免校阅的先河,各州府禁军也多有效仿的,士卒们拿些钱财贿赂将官免去校阅,平日便在外面做些营生贴补家用。

地方官员也乐见此举,做买卖的多了,他们便能多一些税收。

宋朝考核官员一个重要指标便是税收完成情况,每年按期或者超额缴纳税收的可以视税收数目减少磨勘时间。

在正常的税收之外,各地官员还可以向朝廷交纳“羡余”。

羡余原本应该是各地财政支出的盈余,但是为了讨好皇帝权臣,不少地方官员都巧立名目,盘剥百姓,向朝廷交纳“羡余”,谋求升官发财。

因此大宋文武官员对禁军的不务正业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