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看书 > 海上马车夫 > 第439章地方经济危机

第439章地方经济危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439章地方经济危机

【今日第二更,晚上还有第三更】

中华帝国皇家海军两大舰队联合行动剿灭荷兰东印度舰队,以及帝国军队占领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消息传回国内,顿时帝国国民的新一轮移民狂潮。

国人对于美洲殖民地的兴趣似乎不及对东南亚殖民地,或许是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国人对于东南亚的熟知度远远大于对美洲的了解。尽管美洲殖民地的墨西哥和秘鲁拥有大量的金银矿藏,但是国人在选择殖民海外的时候,首选还是距离帝国近面的东南亚殖民地。

中华帝国占领荷属东印度群岛,改名爪哇殖民地,立即吸引了大量的国民前往。其中本土国民前往爪哇群岛的只占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大约百分之七十的国民都是从爪哇群岛附近的吕宋、几内亚、新西兰、加里曼丹和新加坡等殖民地直接进入爪哇殖民地的。

这些殖民地内的国民已经尝到了殖民掠夺的甜头,他们在殖民地已经拥有大量的资产和奴隶,为此他们得知帝国开辟爪哇殖民地后,立即在当地殖民当局申请进入爪哇。

正是由于这些早年移民海外的华人的推动,新殖民地的占领工作进展顺利。爪哇殖民当局只需要将抢掠来的财产低价卖给华人即可,剩下的工作自然有华人自己处理。如果需要政府额外帮忙的话,只需要缴纳一定金额的额外服务费即可。

当然,爪哇殖民地抢掠来的矿场、房产、庄园、商铺等经过殖民当局审核,也可以卖给外国人,但价格却不低。外国商人虽然抱怨中华帝国政府不公平,但是面对荷兰人离开爪哇,爪哇的商业和金融陷入真空的境况,正是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好时候,因此尽管价格高昂,但是他们还是愿意出资收购。

这其中也有不少荷兰人,他们丢了在爪哇的产业后,逃到外国去,然后雇佣其他人将资产重新赎回来。等到中华帝国对于爪哇群岛的大清洗结束后,他们便可以从新经营自己的产业了。

荷兰东印度公司丢了东印度群岛后,部分残余势力在海上漂泊,来到爪哇群岛对面的澳大利亚岛。

中华帝国对于澳大利亚岛的开发程度及其有限,主要是澳大利亚岛上只有部分土著人生存,他们的文化停留在原始社会,经济更是没有,抢掠也没有油水,帝国殖民军根本打不起精神来。

当然,帝国政府不会放弃澳大利亚岛,如此庞大的岛屿放弃实在太可惜了。帝国政府在澳大利亚周边平原区建立了多个殖民定居点,但是很少有帝国国民前来定居。不得已,帝国政府只好修改刑法典,将罪犯流放澳大利亚,以此来增加该地区人口数量,掌控澳大利亚。

每年帝国约有上万人被流放道澳大利亚,最初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几个港口附近,那里修建有帝国海军的补给基地。流放到澳大利亚的罪犯只是不允许离开澳大利亚,因此他们在澳大利亚岛上的生活一切自由。

帝国政府给这些罪犯配有武器,让他们深入澳大利亚进行武装探索,抢占当地土著人的村落和资源。当然武器弹药需要支付金钱,这些罪犯十分好斗,因此花费在武器弹药上的金钱极其昂贵,为此帝国政府亦赚取了大批资金。

当然,除了流放的罪犯之外,进入澳大利亚沿海平原地区的还有来自帝国国内的探险队、传教士以及军方人员。

他们除了进行探险寻宝之外,更多的是奴役当地土著,将当地的土著人抓做奴隶,然后送他们到庄园、农场、码头上去当苦工。

随着帝国手工业的高度发达,对于蚕丝、羊毛的需求急剧扩大,这些在澳大利亚的华人亦种植大量的桑树养蚕,或者饲养牲畜,以此来赚取金钱。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残余此时已经是全世界痛打的落水狗,荷兰政府取缔了东印度公司,并冻结了该公司的所有产业,因此这些人便成为了乞丐。

随着中华帝国在爪哇大清洗行动的加剧,很多无家可归的荷兰人被迫漂洋过海来到澳大利亚谋生。

在澳大利亚,中华帝国对于外国移民的限制很轻,每年允许一万名额的外国人移民澳大利亚。这在其他殖民地的外国人移民名额当中是最大的,主要是因为帝国国民很少愿意移民澳大利亚的,为了开发澳大利亚,帝国政府不得不开发对外国人的移民管制。借外国人先开发,待形成规模之后,国人自然会蜂拥而入。

中华帝国对澳大利亚宣称主权,并将澳大利亚标注在了中华帝国版图之上,通报给各国政府知晓。因此,也不必担心其他国家打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主意。

外国人移民澳大利亚之后,他们的国籍也相应的变成中华帝国属澳大利亚国籍,成为中华帝国大家庭的一员。对于饲养牲畜发展羊毛产业,外国人显然经验丰富,他们的加入促使澳大利亚羊毛产业快速发展。由于澳大利亚出产的羊毛质地上乘,很快就进入中华帝国国内市场,引发国内很多纺织工业公司向澳大利亚投资,并派遣更多的人员进入澳大利亚从事羊毛产业。

国人的最大优点就是跟风,当澳大利亚的羊毛大规模进入国内后,刺激着国内纺织行业快速发展,大量的纺织产品进入市场,价格越来越低廉。原本很多国内家庭奉行传统的男耕女织生活方式,对着纺织品价格的暴跌,这种个人纺织物品迅速被排挤出市场。

而以前的国人的男耕女织生活方式中,耕作一项已经换成了奴隶,大量的奴隶从事农场、牧场以及其他工作,国人都摇身一变当成了地主。

这样一来,支撑中华帝国传统的封建制经济迅速被资本主义经济和奴隶经济所取代。

在帝国东部和南部地区,资本主义工业高度发达,以海上贸易和造船工业带动工商业高速发展。而在北部和西部地区,奴隶制经济占据主体地位。那里地广人稀,大面积的耕地、牧地和深林需要开发,因此大量的奴隶成为这些地区的主要劳动力,庄园经济开始蓬勃发展。

西部和北方的原料源源不断的输送至东部和南部工业区,促进帝国整体经济的高速发展。

中华帝国政府耗费巨资修建的战备公路网是西部和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的第一功臣,通过公路网,西部和北部地区的农牧林业产品才能够快速进入东部和南部的工业发达地区,换取资金。

然而,比起海运,帝国的公路运输成本还是过高。随着东部和南部工商业高速发展,对于工业原料的需求成指数上升,依赖国内供应已经远远不够,且成本高。

因此,工业原料开始从殖民地大规模的进口,其中重工业原料基本上从墨西哥运来铅、白银,从吕宋运来的硝石、铁矿石等。轻工业原料基本上采购自夏威夷的蔗糖、巴布亚的香料、台湾府的生丝,缅甸越南的玉石原料,以及来自澳大利亚的羊毛等。

由于中华帝国的殖民地奉行奴隶制度,因此殖民地经济亦是以奴隶制经济为主。大量的奴隶劳作的矿山、农场、牧场、林场、渔场等种植园经济区生产出大量的廉价的原料,这些原料基本上都是向国内输送。

这样一来,帝国工商业最繁华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可以直接从殖民地获得更加廉价的工业原料,从而造成帝国西部和北部地区的大量种植园出现亏损情况,甚至很多原料滞留无法运出去。

殖民地的廉价原料冲击着帝国国内的种植园经济,很多省份的参议员已经就这个问题提交地方议会审议,并上报中华帝国上议院知晓,帝国内阁召开会议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新上任的内阁首辅大臣顾明哲最近已经被一连串的经济问题弄得焦头烂额,帝国政治清明,军力强大,因此内阁从不担心国防问题。一个没有强大对手的国家,他的经济问题便成为了首要问题。

帝国的经济目前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期,以前就是传统的封建制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不需要政府操心。政府只管收税,其他问题都不必担心。

但是现在不行了,随着帝国对外发动一连串的殖民战争,掠夺大量的财富回国,帝国国民成为全球最高人一等的民族。森严的等级制度下,帝国国民不再从事低下职业,全部由奴隶代替。传统的封建经济也因此改变,转为资本主义经济和奴隶制经济的结合体。

帝国没有了士农工商的等级划分,神武十五年,中华帝国上议院提请皇帝下旨永远废除农业赋税后,工商业赋税成为了帝国财政收入的支柱。

而内阁每年都要进行年度财政预算,预算的资金取决于当年的工商业财政收入,如果工商业经济景气,那么财政收入自然高,如果工商业遇到困难,发展不景气,那么直接影响帝国的财政收入。

因此,内阁不得不时刻操心国内的工商业发展,也正因为如此,各省地方参议院和中央下议院的话题基本上都围绕着“经济”两字展开。

“内蒙古、中蒙古和外蒙古三行省今年预计超过一万吨羊毛滞销,东北六个行省、华北四个行省的粮食积压超过五百万吨,粮价降到了五十银元每吨都没人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