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看书 > 谋曹篡魏 > 第一百零一章:重回箕山

第一百零一章:重回箕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九十二章:按兵不动

时值芒种,气侯炎热。

当时的人并没有农历皇历这种概念,仅凭对天象与风云的观察,得在不久后将会有一场大雨。

但是周扬却知道每一场雨后,将会令温度不断上升,战斗亦会越来越艰难。

而张郃刚来到卤城,得知诸葛亮撤军之后,依然坚持加强后镇防守。

一来方便于军队补给,二来将士兵长期放置前线,容易产生厌战的情绪,不利于长久作战士气。

司马懿自然知道这些军事常理,却帮周扬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

最具说服力的理由,当然是渡水奇袭上邽,并且追击诸葛亮直到卤城,不应该轻言放松。

张郃无可奈何,只好提议增加营地,加强防守,以免蜀军分兵占据有利山地,形成围堵之势。

“请将军放心。”周扬指着附近的几个山头,胸有成竹地道,“这里全部都设有我们的哨岗,并且不断派出侍侯骑兵以作侦察,相信只要一有蜀军的动向,我们必能在第一时间得知。”

“诸葛亮善能用兵,如果蜀军主力与其会合的话,也绝不会冒然进攻。”张郃回想起与对方作战时的经验,目光沉重地道,“对方远来逆我,请战不得,皆因我方占利而不会主动来攻,应会先以长久之计牵制我军。”

“那我们就更应该主动主击了。”周扬提道。

“如今我军进驻卤城,直逼祁山。”张郃并没有直接回应,而是提出了另一个建议,“若是我们不顾士兵情绪而连续开战的话,只会引来更多的怨言,今诸葛亮兵多粮少,对方比我们更想速战速决,如果与他们僵持下去的话,蜀军必撑不了多久,到时候再分成多处奇兵击之,必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周扬听得心中暗赞,无论在任何有利或不利的情况下,张郃都能够做出冷静而正确的战略方案。

若非自己早有心算无心,除了要击退蜀军之外,亦想借此机会除掉张郃的话,按照他的方案来执行,定能够把损失降到最低,同时又可以达到这次的军事目的。

然而事与愿违,周扬不得不否定张郃这套最可行的策略,并提出了司马懿之前订制主动出击的方案。

张郃不敢抗命,只好再次提议道:“如果要主动进攻的话,那么末将希望周丞相可以再等一等。”

周扬问道:“等什么?”

张郃道:“后军郭淮近日将会抵达卤城,在此之前,我们可以选派人先去侦察诸葛亮营寨的确切位置,然后于附近先设置疑兵,然后再进攻也不迟。”

周扬闻言大惑不解,不禁奇道:“这样不是打草惊蛇了吗?”

张郃却道:“周丞相请不要低估诸葛亮的实力,如今敌我正处于半对峙状态,我们会不断加设哨岗也侍侯侦察,诸葛亮同样会这么做,任何一方只要一有动静,必然会引起对方觉察,设疑兵以惑蜀军的目的,正是为了令其未敌以虚,攻敌以实也。”

周扬暗暗称奇,心想不愧是魏国唯一与司马懿智谋并驾齐驱的人物,失去这样一个智将,确实令人痛心疾道。

可是这点牺牲算不了什么,因为将会付出更多血的代价。

但此时已无暇多想,无论心中之前预先有多少个想法,张郃这样的提议都让人无可否认。

无论是主动出击,或是以逸待劳,张郃会用最稳重而可行的方式来执行。

至于成败与否,那都是后话。

“就按你说的办吧”周扬再想不到任何否决的言辞了。

半个月后,郭淮、费耀终于率后军前来会合。

张郃也布署好了一切,等着周扬下达最终的指令。

可是郭淮却与张郃之前提出的意见不谋而合,同样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利与弊,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退守后镇,让蜀军疲于奔命。

如果真要把蜀军截止于此的话,与敌僵持,比拼资源后补也是可行。

唯有主动出击最是影响士气,效果又没有预期的好,就算真的能够将蜀军击退的话,亦要付出相当惨重的代价。

仅管张郃设置好的疑兵与突袭的计划,诸葛亮却不一定见得就会上当。

周扬知道这些人同张郃一起与蜀军长年作战,所提出来的意见均是很有见地,与当下的情形极为相符,看来再难以牵强拖词了。

于是只好下命全军歇息,养军蓄锐,以等更好的时机与蜀军开战。

张郃和郭淮等人显然对此决定稍微满意一些,但并没有半点喜悦之色。

正如司马懿所说的一样,诸葛亮每次北伐,均以粮少退兵为恨,事实上他六次用兵,真正出祁山只有两次,只有这一次是周扬主动进攻,蜀军暂时处于防守。

加上连日大雨,山洪暴发,导致许多栈道被冲毁,所以蜀魏其实极少真面交战。

而此次诸葛亮再度北伐,除了等待与后军会合之外,粮草有限仍是蜀军最大的缺陷。

张郃等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多次建议重兵防守后镇,待蜀军行军过了渭水,再找个时机一鼓作气将疲惫缺粮的敌人击溃。

“所以我们绝不能妥协,必要时哥哥还得以丞相之名震一震这些将军们。”司马懿道,“只要除掉了张郃,从今往后整个魏国便是哥哥说的算了。”

“可是以现在的情形,恐怕要主动出击的话不太可能。”周扬面神沉重地道。

“没关系,不是退守后镇就行了。”司马懿胸有成竹地道,“只要我们的军队仍在卤城,随时都可能与蜀军正面交战。”

“那现在只能干等了吗?”周扬问道。

“请哥哥放心。”司马懿道,“正如张郃他们所说的,诸葛亮比我们更希望速战速决。”

果然,当雨季过后,气温倏地飚升之时,蜀方终于派了使者多次前来请战。

周扬喜出望外,正打算调集人马前往会战。

可是司马懿却劝阻道:“现在还不是时候,就让诸葛亮再多激一激我军。”

周扬不禁问道:“仲达是想借蜀军之口,激怒我军将士们吗?”

司马懿点了点头,道:“如今我方军队驻于卤城,与蜀军的正面交战一触即发,只是碍于张郃、郭淮等人的劝阻,故而迟迟难以出击,但哥哥却不能在这个时候故意与他们作对。”

周扬恍然道:“只要我们一日闭门不出,诸葛亮就会继续前来挑战。”

司马微微笑道:“那是肯定的,没有人比他更着急了,不过此时张郃他们亦同样着急,因为我们被敌军这样三番四次的挑畔与嘲笑,士兵们必然怒火中烧。”

周扬道:“好,那我们再等一等。”

又过了几天,蜀军再次派人送来了礼物。

而周扬则按司马懿的意思,在兵营里当众把箱子打开,一看里面竟是整整齐齐地叠放着各种女人服饰与内衣长裙。

使者将信送上,诸葛亮在信中言明,希望这些衣服能让魏国将领们合身。

如果不喜欢的话,也可以发放给诸位士兵们。

周扬故作愤怒地将信撕烂,拔剑欲取使者的性命。

张郃连忙劝阻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些衣服我们退回给蜀军就行了,没必要留下来徒增烦恼。”

周扬这才收剑,命人轰出了使者。

然而装满了女人衣服的箱子仍留在营中,士兵们的怒气更是有增无减。

司马懿从中挑了一件紫色长袍,放在身上转了两圈,媚笑着问道:“如何?这件来自巴蜀织工的稠衣,在魏国境内可是绝品哦”

周扬没好气地道:“那是当然,我们从洛阳随便挑件丝稠长袍送到巴蜀,亦能高价卖出,若是卖到大秦帝国的话,更是价值不菲了,莱特先生就是靠这种跨海买卖赚了大钱。”

司马懿将头束摘下,就真的把这件巴蜀织品穿在了身上。

周扬视而不见,连忙转过身去,心里总对司马懿感到十分怪异,可是又对他的身体颇为好奇。

如此貌美俊俏的男子,他的身体是否跟我们一样带把儿的呢?

可是随即马上又打消了这个念头,真想看一看究竟的话,就不用下意识反应地转过身了。

“其实也不是很漂亮嘛”司马懿换好了衣裳,佻皮地拍了拍周扬了肩膀,模样极为娇俏可人,又略带着引人暇想的妩媚味道,“果真是物以稀为贵,若非蜀魏交战,两国商品怎会如此高价,不过这诸葛亮出手倒也阔绰,看来蜀军缺粮却并不缺丝织品哦”

“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情欣赏这些奢移品。”周扬尴尬道。

“哥哥都不知道人家心情极佳哩”司马懿贴近了脸庞道,“因为我军必会受到诸葛亮此次赠衣挑畔的影响,再也按奈不住,急于求战了哦”

“那我们是不是时候……”周扬问道。

“还差一点点。”司马懿不等他把话说话,便急切地打断道,“现在哥哥完全可以再次请求张郃等人的意见,最好在众将士的面前要求出战,不过以张郃如此老练的将军,必然会继续沉住气而劝阻哥哥出战。”

“也就是说我们仍未可一战。”周扬道。

“不会太久了。”司马懿自信满满道。

第九十三章:登山掘营

当诸葛亮派人送来女人衣服的时候,魏军将士们各个怒火中烧。

周扬乘机再次召集了人马,准备与蜀军开战。

可是张郃等人仍然苦苦劝阻,认为诸葛亮多次挑畔,更加证明了蜀军粮草短缺,再不能与我军继续拖延下去了。

周扬沉默不语,望着地上那些被扔得乱七八糟的巴蜀服饰与女人内衣长裙等,悄悄咬破了自己的下唇,装成气急攻心,吐血落马掉地的样子。

任浩等贴身突骑连忙将他抚回营帐,司马懿见状差点笑出声来。

周扬比出手势,并指了指帐外,表示张郃等一干将领们仍在外面关心他的状况。

又过了一段时日,卤城已开始传出了“畏蜀如畏虎,奈天下笑何”的流言。

张郃等人则认为这是蜀军细作在营中散播,故意制造混乱的计谋,立刻开始整顿人马,查找混入营中的奸细。

然而天气火热,士兵们又久不出战,加上蜀军连番挑畔,甚至时不时地派小队轻骑在附近狩猎游玩,摆出了完全不把魏军放在眼里的姿态。

张郃等人知道再这样下去,魏军早晚不战而溃,终于与郭淮等人前来求见。

周扬则与司马懿早已商议好了,料定张郃这一次仍然不是前来请战,而是要建议军队回防后镇,不要与蜀军继续在前线僵持下去了。

于是并不打算召他们入帐,而是直接用铁枪挑开帐门,怒气腾腾地直指营外。

张郃没想到才刚刚气得吐血的周扬,忽然间又变得生龙活虎起来。

只见周扬翻身跳上赤兔马背上,大声叫道:“孰可忍,孰不可忍,看看有没有人愿意随我前去与蜀军会战的勇士,此次若不斩诸葛亮首级回来,我这雍、凉两州的都督也就别当了。”

一番煽动之辞,顿时激得众将士们热血沸腾。

其实诸葛亮的多次挑畔,原本在张郃以军法和本身威望的压制之下,并不会产生如此激动的情绪。

可是被周扬多次煽风点火,抑压已久的愤怒,终在这一刻如洪水决堤般漰蹋而出。

张郃知道再也劝阻不住,惟有叹道:“既然周丞相要与蜀军决一死战,那么末将希望周丞相千万不要贪战而中了诸葛亮的计谋,离此百里之外乃是天下险地的木门道,诸葛亮必在那里设下伏兵引我们上勾。”

周扬心中凛然,因为这一次正是要把蜀军赶到木门道这种伏兵之处,再命张郃派命追击。

目的正是为了借蜀军之手,除掉张郃这个心腹大患。

可是此时不容多想,继续豪气万仗地道:“任他诸葛亮三头六臂,岂能挡得住我手中这杆虎啸铁他。”

张郃闻言又道:“还望周丞相三思。”

周扬再不与他多作废言,因为再说下去的话,只会为将来除掉此人而更加不忍。

于是召集了西凉旧部与长安本部军队,合编在一起,率军离开了卤城。

当然不会忘记带上司马懿这出色的军事专家,毕竟这一次并非真要与蜀军正面冲突,而是依照先计划在附近登山掘营。

偶尔派小队人马对蜀军进行骚扰,而非真要孤军深入敌穴。

“只怕将士们沉不住气。”周扬担心地道,“之前我说得那么霸气,现在却要当个缩头乌龟,这对比也太过强烈了吧”

“当个缩头乌龟,总比把这些精锐的军队送上虎口强吧”司马懿却道,“张郃乃是魏国仅剩能与哥哥并驾齐驱之人,也是皇上打算用来取哥哥之位而代之的大将,之前对他加位特进,自汉以来还是从未有过的事情,只要能够除掉此人,我们就可以掌握朝政,然后开始与吴、蜀两国进行正面对决,逐步蚕食天下了。”

“登山掘营,就是为了逼退蜀军。”周扬道,“也就算是达到目的了吧”

“没错。”司马懿道,“不过这期间,将是哥哥面临最大压力的时候。”

“什么压力?”周扬连忙问道。

正当他话音刚落的时候,帐外立刻传来了蜀军前来溺战的消息。

司马懿目光移了过去,示意这就是所谓的压力了。

周扬无奈地耸耸肩,出帐问及详情。

根据士兵的报道,蜀军闻知周扬亲自率军出击,却又到了附近山头掘营,立刻派出了魏延、高翔、吴班三支数量各达两千人的军队逆战。

现在整个山头的士兵们斗志昂扬,纷纷要求出兵迎击。

周扬只感到头皮发麻,却不得不按照原计划行事,下命全军不可轻举妄动,各个山头弓箭手准备随时防守敌军的攻击。

然而蜀军并没有真正前来围山,只是在山脚下嘲笑周扬,甚至到了破口辱骂的程度。

“都骂些了什么?”周扬沉住气问道。

“他们说周丞相原来是头挂着虎头的乌龟。”任浩断断续续地道,“还说什么与郭太后通奸,搞不好连当今皇上都是周丞相的私生子之类。”

“操蛋奶奶的熊。”周扬听得不禁粗话脱口而出。

“现在怎么办?”任浩有些不知可否地问道。

“别理他们。”周扬道。

数日后,蜀军不停地多番羞辱。

周扬几次差点提枪冲下山与之一战,但每次都被司马懿生生劝住。

后来对方忽然连续几天都没动静,这令人觉得十分奇怪。

司马懿也不知道诸葛亮在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脑子里不断浮现着各种猜想。

周扬则问是不是可以出击迎战了,司马懿仍是劝他按兵不动。

又过了大半个月之后,任浩又急又喜地跑来报道情况。

司马懿见他这模样,也忍不住问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任浩喘着大气道:“诸葛亮率军亲自前来挑战了。”

周扬深深吸了口气,道:“此人竟然胆大到这种程度,难道不怕我一枪将他刺死吗?”

司马懿则转而问道:“我方士兵们什么情况?”

任浩则脸色低沉地道:“越来越多的人嚷嚷着与其呆在这山头上不战,倒不如回卤城去睡大头觉呢”

司马懿道:“看来哥哥应该出面一下了。”

周扬急忙问道:“要战吗?”

司马懿摇了摇头,道:“不战,带着将士们与蜀军对阵一下,看看什么情况再说,难得诸葛亮亲自前来。”

于是周扬命附近各个山头的将士们加强防守,自己则领着任浩等贴身突骑兵和五千多名西凉骑兵下山与蜀军会战。

只见蜀军在不远处摆开阵式,中央处一名容貌俊伟的人正坐在四轮椅上,轻摇着羽扇从容等待着。

周扬一眼认出那人,正是当日汉中一见,如今成为了魏国最强的对手诸葛亮了。

两军相隔数里,各自严阵以待。

诸葛亮身边一名猛将抡刀策马向前,大声叫道:“我大汉丞相有话要说,只看逆贼臣子周扬有没有胆量出来对话了。”

周扬心中暗骂,却知道不能轻敌。

诸葛亮向以舌辩口才著称,当年正是因为他的外交才能,撮合了孙刘联盟,一同共抗曹操百万大军。

后来吴、蜀两国多次交战之后,关系几乎已经到了仇恨破裂的程度。

最后又是靠诸葛亮与陆逊继续施行联盟抗魏的策略,才让实力最为雄厚的魏国,至今仍不断处于挨打局面。

东吴土地肥沃,经得起这样长期的战争。

蜀国却不一样,所以诸葛亮硬是不断地将矛头指向外敌,同时也要不断地发动北伐。

但这一次周扬为了各种目的亲自出战,诸葛亮又在连日的挑畔羞辱之下,终于将魏军引下山来准备交战,断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

眼看着周扬就活生生地站在不远的前方,如果可以激得把周扬斩杀甚至是生擒的话,那无疑是对魏国一次最为惨痛的打击。

周扬脑海中闪过无数个猜想,最终仍是决定凭着自己一千多年的优势,看看这诸葛亮的口才究竟厉害到何种程度。

于是答应了对方的请求,独自策马往前缓行了几百米。

诸葛亮也在没有任何侍卫的保护之下,利用四轮车内的机关齿轮,一个人慢慢地向他驶来。

两人越离越近,却离自己的军队越来越远。

直到双方距离只剩下两百多米的时候,才同时停了下来。

周扬看着对方那略带疲倦的眼神,知道这蜀汉的忠臣,为了辅佐刘禅,真正实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承诺,也真正付出了自己一生的心血。

然而诸葛亮望着他的眼神,虽然带着锋利的敌意,但是语气却出奇温和地道:“据闻周兄自当年董卓祸乱之时,便开始追随曹公,没想到今日一见,竟然如此年轻,气宇不凡,真是可惜了。”

周扬自然听出他话中带有说降之意,从容地回应道:“诸葛武侯本应比我更加年轻,更加得意风华才对,可是却因为操劳过度,完全与当日汉中之时判若两人,两鬓之间已增了不少白发,岂不是更加可惜?”

三言两语之间,两人已经暗暗指出对方投错了人而婉惜。

同时也彼此当仁不让,都知道真正的阵前对话,现在刚刚开始而已。

第九十四章:阵前对话

这是周扬首次与诸葛亮正面交锋,但他心里却十分清楚,像这种阵上对话的情况极为少见,显然是诸葛亮刻意安排,目的正是为了扰乱敌人的思路。

加上之前多番派人前来羞辱,增送女人衣服等手段,更加证明了诸葛亮希望一战定输赢。

因为蜀军目前除了兵力上占优势之外,作为长途拔涉前来侵犯的军队,不仅粮草短缺是一个问题,就是连日奔波也足以耗了士兵不少体力。

如今终于有机会与魏军打个照面,而且还是魏国头号权臣的周扬,诸葛亮岂能放弃这个机会。

但是周扬横看竖看,都看不到诸葛亮有半点着急的心情,只是沉稳悠闲地坐在四轮椅上,完全不担心敌人忽然放个冷箭什么的,将他当场射死。

究竟对方有什么招数,居然可以做到如此从容不迫。

周扬心中暗忖,倘若我现在凭着赤兔马快,飞奔而去的话,必然一枪将他刺互。

“如果可以的话,在下真的更希望与周兄做朋友哩”诸葛亮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立刻一语将他从思绪中拉了回来,目乐炯炯地道,“可惜周兄却助纣为虐,甘心为虎作帐三代,以至天下百姓生灵涂炭,这真是何苦来由啊”

“既然如此。”周扬知道这种阵前对方,哪一方理亏,立刻会影响到后面士兵们的心态,直接导致军队无心作战,但是却不打算与他在这个点上辩论,而是转道,“武侯为何多次兴兵,恐怕真正造成生灵涂炭的,正是那庸弱无能的刘阿斗吧”

“先帝与后主皆为汉室宗亲,曹贼挟天下把持朝政,最后甚至直接谋朝篡位,天下人人得而诛之。”诸葛亮语气强硬地道,“难道当年汉高祖为了推翻暴秦,重建新帝国,难道也是造成生灵涂炭吗?周兄为何执迷不悟,偏偏不愿意正视祸乱天下的根源,承认曹贼废汉自立的所作所为呢?”

“正如诸葛武侯所言,汉高祖起义是为了推翻暴秦。”周扬自信地回应道,“那么近代这一百多年里,汉朝又为天下百姓带来了什么?是百姓们安居乐业的日子,还是民不聊生,四处争战,各地诸侯纷纷割地自居的天下呢?而武侯居然打算延续这样的汉室,硬生生地扶持刘阿斗起来坐拥江山,请问武侯,此人现在在成都做些什么?是在为天下百姓谋福利呢?还是在过着左拥右抱的日子呢?”

“简直强词夺理。”诸葛亮怒道,“奸臣谋逆,岂能与汉高祖相提并论。”

“真没想到,武侯也有词穷的时候啊”周扬心平气和地道,“自古以来,改朝换代乃是天数,在下不才,不懂天相命数,却也知道什么叫做自然循环。武侯不妨好好回想一下历史,自古以来,大到商周至秦汉,小到哪变法改革,哪一次的改革不是遭到大力的反对与阻碍,哪一次改朝换代不是矛盾阻力重重,可是结果呢?国家经过改革越来越富强,朝代越换越文明,没有汉朝哪来的造纸术和地震仪,没有曹公又将会有几人称王称帝?”

“按照周兄的意思,谋朝篡位还能理直气壮了吗?”诸葛亮冷哼一声,又道,“那么曹魏江山将来是否被谋篡之后,也才会越来越文明呢?”

“也许吧”周扬想起自己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心中暗暗一声叹息,但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因为摆在眼前的不是情感辩论赛,而是一次交战之前的唇舌争锋,于是深吸了口气,继续说道,“我们能够回望过去的历代种种,并为明天做好了计划,但是后天、大后天、甚至是半个月之后,数年后,以及几十年几百年以后,这个世界又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我们却无法预知。”

“周兄如此目光辽阔之人,为何却……”诸葛亮显然对他的这种超时代思想十分赞赏,可是双方毕竟立场对立。

“正如在下也很想不通。”周扬打断道,“武侯如此绝顶聪明,却要为了一个已经不可能复生的朝代,为了一个没办法扶得起来的后主如此蠢忠,当然,在下十分佩服武侯的执着与气节,可是活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就算当年曹公若不击败袁绍,现在站在武侯面前的人,将会是另一位丞相了。”

两人原本争锋相对,只为了打击对方的士气,然后一鼓作气地将对方的军队消灭。

可是现在彼此间却隐隐生出一种惺惺相惜,相见恨晚的感觉,都在为自己心中的理想和现实的曲折不公而感到愦憾。

诸葛亮一心想要恢复汉室,怀着一颗忠心耿耿的赤子之心,却遇上了一个安守本份的刘禅。

周扬则是为了弥补心中的愦憾,希望能够改变历史,让曹家真正实现一统天下的梦想,可是现实却不断地在他身上打响了警钟——梦想的代价远比想像中的更加巨大。

他们的命运十分相似,却站在了敌对的立场。

周扬忽然在诸葛亮身上看到了荀彧的身影,他为曹魏江山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最后却不得不接受现实的安排。

诸葛亮沉默了良久,终于叹道:“我们的对话就到此为止了。”

周扬苦笑道:“那么从这一刻开始兵刃相见吧不过我有一个问题,一直觉得很奇怪,还望诸葛武侯赐教。”

诸葛亮轻捋羊须,眯着双眼笑道:“周兄是否想知道,在下为何敢驱驾这四轮之车,独自前来与你会话,而不带一名侍卫吗?”

周扬点了点头,道:“正是,相信在下的身边,绝不可能没有蜀国的安插的眼线,对于在下手中这柄虎啸铁枪和身上的飞镖厉害,应该是有所耳闻在对,难道武侯不怕在此时此刻,在下一枪数镖取了你的性命吗?”

诸葛亮伸手示意了一下,微笑道:“欢迎之至,周兄大可试一试看能否成功。”

周扬这下真的愣住了,脑海里立刻想到了古龙小说里的名捕无情,他和诸葛亮一样都是坐在四轮车上,甚至还是个行动不便的残疾人。

莫非诸葛亮坐的这四轮车上,也安有什么令人意想不到的机关暗器不成?

想到这里,目光不禁在对方的车上仔细捉磨了起来。

诸葛亮无奈地笑道:“在下根据名师鲁班的木车马,改造而成的木牛流马,的确是利用其体内机关运转而成的原理,令其自动行走运输,不过这四轮车却仅仅是为了方便,绝对没有任何攻击性的机关,请周兄大可放心地前来偷袭。”

周扬今日终于知道,为什么司马懿对诸葛亮如此小心异异了。

只是诸葛亮这种毫无破绽的架势,如此胸有成竹的样子,绝对不可能毫无准备就这么来了。

如果此时向他突袭的话,只怕丢了性命的不是诸葛亮,而是他周扬自己了。

诸葛亮忽然哈哈笑道:“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使得万年船,周兄是对了,不过也错了,因为周兄对在没有以身犯险,突袭在下,至于原因,你们很快就会知道了。”

说完,也不见他有什么动作,四轮车竟自动向后驱驶起来。

周扬眼睁睁地看着诸葛亮在面前缓缓后退,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被他唬住了。

但是摆在眼前的蜀军却不容得他多想,只见敌军阵式在远处开始前进,随着战鼓声带起的喊杀声杀来。

周扬也立刻退回阵中,下命各个山头的弓箭手一番侍候之后,自己也领着骑兵冲杀过去。

两军经过几轮的交锋与厮杀之后,各自的后军部队纷纷前来支援,让已方的伤兵替换,也让冲在最前方的先锋有喘息的机会。

只有为了抢夺对方的军粮,或是夜间发动进奇袭,又或是遭到对方的伏兵等等,为了达到某一种军事上的目的誓不罢休,才会让士兵不要命地去拼杀。

所以这类的交战,无论人数多少都不会太激烈。

不到晌午,蜀军已开始鸣叮收兵了。

可是魏军这段时日憋屈得很,眼看终于有了一次实实在在的战斗,哪个人不杀红了眼。

周扬也觉得并没有不妥,只要记得司马懿的再三叮嘱,不要进入到木门道那种至险之地就可以了。

于是便亲自领着轻骑兵追击,蜀军开始被杀得呛惶逃命,使得魏军大感爽快。

但周扬心里却一刻也不敢放松,毕竟面对的不是普通的将领,而是计谋层出不穷的诸葛亮,若是有半点掉以轻心的话,极有可能随时送命。

这几天诸葛亮依然经常派人前来挑战,周扬也与之交战,每次都以小胜小追收场。

直到有一次,周扬忽然心生一种强烈可怕的感应,同时想起了诸葛亮之前所说的“很快就会知道的原因”,连忙下命撤回山头的时候,却发现蜀军忽然掉转枪头而来。

只见蜀军左右开翼,并以中央诸葛亮为首的一支奇怪装扮的弓弩兵为首,半跪着向距离不到两百米远的周扬等人射击。

箭矢威力极大,甚至能够直追庞德的骑射。

以周扬的身手无可幸免地连续身中数箭,四周一片魏军的惨叫落马声音。

而他则硬生生地杀出了一条血路,凭着赤兔马快与自已那超越常人的身手,终于在几名贴身突骑以命保护之下逃出生天。

第九十五章:谋事在人

周扬逃出蜀军的射击范围之后,终于在后军前来接应下,安然退回了营帐。

司马懿与庞德等人连忙将他扶入帐内,帮他包扎并检查箭伤。

这是周扬自与丁潇一战之后,受过最严重的伤势。

身上被铁制箭矢连续射中三箭,其中一箭甚至穿透腹部,幸而没有伤极到内脏,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然而血管被击暴,导至流血过多而差点休克。

若非周扬体质过人,此时绝对已命丧黄泉。

“究竟是什么弓阵如此厉害。”庞德不解地端着血箭道。

“诸葛连弩。”周扬颤抖着声音道。

“不要说话了。”司马懿担心得涨通了脸蛋,原本俊美的模样,此时却着急得差点流出眼泪。

“仲达不有担心,我没事。”周扬欣慰地笑道,“果然我还是太低估诸葛亮了。”

“周丞相这次能检回一条命,可以算是大难不死了。”庞德叹了口气道,“可是您的座骑却没有那么走运了。”

“什么?”周扬硬撑着半坐起来,着急地问道,“赤兔马怎么回事?”

经过后方接应的士兵描述,原来当周扬身上中箭的时候,赤兔马也早已被射中了数箭,却硬撑着最后一口气,把他驮了回来。

只可惜刚刚回到营帐,这匹忠心耿耿的赤兔马便再也支撑不住,永远地倒在了地上。

周扬心如刀狡,深深地闭上双眼。

司马懿紧紧捏着他的手道:“人没事就好,赤兔马也算不负使命,跑完了它一生中最后的征途了。”

周扬沉声问道:“这一次的失败,意味着张郃的提议是对的。”

司马懿也道:“我们的确是太低估诸葛亮了,但是事情仍有挽回的余地,至少哥哥活着回来了,这恐怕也是诸葛亮预料之外的事吧”

周扬紧捏着身上的伤口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司马懿道:“无论如何,绝不能把哥哥的伤势外传,这几天庞德将军先看好士兵们,等哥哥好些了以后,便出来给军队安抚一下心情,只要主将仍在,一切皆有可能。”

周扬点了点头,道:“只好如此了。”

这段时日,蜀军仍是不断地前来挑畔。

驻守在各个山头上的士兵,原本心里已经十分憋屈了,都渴望着打一场胜战。

结果却败下了阵,就连周扬都险些战死沙场。

周扬不敢想像自已躲在帐里养伤的时候,军中都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但是司马懿却认为,刚好可以乘着这段时日,好好研究一下对付诸葛连弩的办法。

根据周扬的描述,这种诸葛亮连弩又被称作元戎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火力很强,但是体积、重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用,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

因此诸葛亮才放于后军之处,等着周扬挥兵掩杀过来的时候反击回射。

“如果可以缴获一两架连弩作为样本的话,兴许我们也可以仿制这种连弩。”司马懿端祥着断箭道。

在这种战争的时代,新型的兵器往往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效果。

若非周扬异于常人的体质与身手的话,此时必然已成沙场上的孤魂野鬼了。

司马懿说得没错,可惜现在别说缴获一两架连弩来当样本了,就是想打一场胜战,却又谈何容易啊

然而,正当周扬与司马懿正陷入沉思的时候,帐外士兵却来报道,说蜀军忽然有所异动。

原来自从魏军打了次败战以来,已有大半个月没有动静了。

因此蜀军仍像以那样,多次前来山下辱骂。

直到最近几天,蜀军前来挑畔的次数有增无减,但是前来的人马却一次比一次少。

“不好。”司马懿霍然道,“诸葛亮竟打算撤兵了。”

“怎么可能?”周扬不禁讶道,“如今蜀军正是气势如虹的时候,仅管对方粮草短缺,但是要再打上一两个月应该没有问题,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撑得了那么久而已。”

“如果不是要撤兵的话,为何前来挑畔的人数会越来越少。”司马懿分析道,“以蜀军目前的兵力,并不缺这些士兵,缺的只是长期与我军战斗的军粮而已。”

“会不会是诱敌之计?”周扬猜测道。

“不管是诱敌也好,撤军也好,只要我们加派侍侯侦察即可。”司马懿提议道。

数日后,侍侯的回报果然如司马懿所料一样,蜀军不仅每次前来挑畔的人马变少了,就连营帐也在不知不觉中后退了数百里。

如果是诱敌之计的话,不可能退得那么远。

刚好周扬身上的箭伤也好得差不多了,便果断地再次披甲上阵,率领着军队前往追击。

原本士气极为低落的魏军,一听到蜀军撤退的消息,全都精神抖擞了起来。

这不仅仅意味着将要打一次胜战,同时也表示即将双方的对峙即将结束。

当周扬带兵杀入蜀军营帐之时,果然只有不到两千人在防守,并轻而易举地端了蜀军的营寨。

不过诸葛亮为何要忽然撤兵,他和司马懿却怎么也想不通。

无论如何,两人始终没有放弃这个大好时机,立刻将后方张郃等人马调了过来。

张郃军队一到,对蜀军的撤退亦感到大惑不解,并认为蜀军无故撤军,而不是被魏军杀退,所以必然不会仓惶逃离。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追击的话,极有可能会中了诸葛亮预先设好的埋伏。

周扬遥指着前方,道:“只要过了木门道,便可以直接占领铁笼山,解了祁山之危,从此以后蜀军将再难进我魏境半步,如此一劳永逸的事情,将军何故胆怯呢?”

张郃道:“木门道乃天下至险之地,别说诸葛亮善于用兵了,只要是打过仗的人都明白此理,那种地方只需设下弓箭手千名,即可令数万大军难以通行了。”

周扬怒道:“将军的意思是指本相没打过仗了吗?本相追随武帝在灭了大战袁术、吕布、刘备的时候,将军又在什么地方?官渡之战的时候,将军又在什么地方?”

张郃被说中了痛处,目光闪过一丝无奈,道:“周丞相误会了我的意思,末将只是认为,诸葛亮忽然撤离如此庞大的军队,绝对不可能不留断后之军……”

周扬立刻打断道:“够了之前将军就已经怯敌不战,非要退缩在后镇防守,本相亲自率兵与蜀军浴血奋战,你们却躲在卤城睡大觉,如今蜀军撤退,我们终于有了生擒诸葛亮的机会,你却偏偏又要多加阻绕,莫非你与诸葛亮多番交战之后,竟然打算通敌卖国了吗?”

张郃被说得无地自容,神色越来越难看。

事实上周扬心里也不好受,说这些话的时候,就连自己也觉得自己十分无耻,可是仍不得不这么做,最后再次硬起了头皮,斩钉截铁地道:“除掉国家的强敌诸葛亮在此一举,无论如何,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若是不能提着诸葛亮的人头或是将他生擒回来的话,就提着你自己的人头来见吧或者将军打算违抗军令的话,本相也绝对不会手软的。”

张郃默然无语,拱手造退。

即日,只见这位魏国后期的头号大将,终于聚结了本部轻骑,火速前往追击蜀军。

周扬望着这些将要把性命断送在木门道的将士们,心中百感交集,忍不住向司马懿说道:“如果有一天我忽然不想再这么下去,又打算放弃这一切的话,你会留下来继续与皇权对抗吗?”

司马懿想也不想,便直接答道:“我以前说过,无论哥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无论是进是退,或者是对是错,我都会永远的支持你,并且永远陪在哥哥的身边,永远也不会改变,永远也不会。”

周扬喃喃自语道:“永远吗?那岂不是改变历史了吗?”

司马懿微笑道:“其实天下间每一名涉及政治的人,不一直都是在改变历史吗?如果没有汉高祖的话,又怎么会有汉朝?如果没有武帝的话,又岂能有今天的魏国?他们不都在改变历史吗?”

周扬恍然道:“你说的没错。”

数日后,前方终于接到了张郃追击蜀军至木门。

双方交战,诸葛亮乘高布伏,弓弩乱发,张郃被飞矢射中右膝,落马惨死。

同时亦得知蜀军此将撤军的真正原因,竟是负责诸葛亮北伐后勤的中都护李严因运粮不济,拖住了蜀军的后腿。

“此人也署丞相府事务,与诸葛亮同是刘备的托孤大臣。”庞德回报道,“想不到竟在关键的时刻,摆了诸葛亮一道。”

“张郃将军死后,我们前去清理战场的时候,”任浩道,“发现这附近到处都有蜀军行军的痕迹,原来诸葛亮早就作好了安排,打算一面继续拖住我军主力,一边出奇兵绕过卤城,直接夺回上邽,使我军进退无路。”

“若是如此,我们将会被困死在卤城。”周扬倒吸了一口凉气。

“诸葛亮巧妙安排好了一切,算准了哥哥与张郃将军的意见相左,却算不到自己与李严的关系何尝不是如此。”司马懿一声叹息,苦笑道,“可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啊”

“如今连老天也帮我们。”庞德接着说道,“即让蜀军退兵,又终于除掉了张郃这心腹大患。”

“把战场上诸葛连弩带回去好好研究。”周扬再也不想提及张郃这个名字,“回洛阳。”

第九十六章:重掌军权

木门道张合中伏阵亡以后,蜀军完全退回了汉中,周扬以解了祁山之围而将此战告终。

司马懿则认为,诸葛亮下次再出祁山之时,必攻陈仓,挫衄而反。

纵其后出,也绝不会强行攻城,而是尽可能地选择野战,最大的可能性应会在陇东,不在西边。

因为诸葛亮每次北伐,皆以粮少为恨。

这一次撤兵必屯积粮谷,三年之内绝不会有任何动静。

故而对于蜀军的防御措施,重点在陈仓、斜欲一带多设据点与侦察队,以便随时掌握蜀军的动向。

最后周扬等人领着军队,打着凯旋而归的旗号,终于回到了洛阳。

只见曹睿与陈群、王昶等文武百官们一同前来相迎。

在此之前,司马懿曾经提前说过,如果周扬回到洛阳的时候,曹睿得知曹真与张合全被除掉的话,所表现出来的是仇视态度的话,那么说明曹睿的实力已捉襟见肋,再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反之,则证明了这位年轻的皇帝仍然打算与周扬继续明争暗斗。

如今见曹睿不仅没有半点仇视态度,甚至对周扬比以往更加尊敬。

对于张合之死,也只是感到颇为婉惜,命其厚葬并谥壮侯,却对张合与曹真麾下所领兵权不闻不问。

周扬知道曹睿已经清楚地意识到,雍、凉两州的实际统治权,再不可能通过以往那种手段夺回了。

“也就是说,皇上必然会用其他手段对付哥哥。”司马懿当时就是这么说道,“所以今后哥哥应该更加提防自身的安全,至于汉鼎钱庄、雍、凉两州等各种权力,几乎已成定局,除非哥哥死了。”

“周丞相一路劳累。”曹睿把他从思绪中拉了回来,淡淡笑道,“但是此次能够解除祁山之围的功劳,却绝对不容马虎,所以朕决定加封周丞相为秦王,加九锡之礼。”

“微臣多谢皇上。”周扬亦不多加推辞。

当然,无论曹睿是否封他为秦王,雍、凉两州都已是他的地盘。

不过他也知道这种破格的赐封,也意味着从此他与曹睿将会展开另一种方式的明争暗斗。

曹睿仍未死心,只是不敢再像以前那样,对周扬明目张胆地进行削权了,集权政策也将会就此停止。

回到丞相府以后,周扬首先想到的是一个人,便问道:“听说这次黄龙军北上刺杀鲜卑首领,轲比能与步度根皆已双双命丧黄泉,为何只有王昶出现,却不见陈泰呢?”

情报团首领叶玄回报道:“鲜卑之乱平定之后,从北境回来的就只有秦朗的军队,并没有黄龙军的任何动向。”

周扬道:“那我们得更加小心才好,对了,有没有燕王曹宇其与他藩王的消息。”

叶玄顿了一顿,才道:“自从周丞相领兵与蜀交战以后,皇上便一直呆在洛阳大造宫殿,不断动用钱庄金库,卫乡侯正是因为劝其量入而出,而被抓住了政治迫害的借口。除此之外,并没有任何皇上与其他藩王接触的消息,直到周丞相战捷传到洛阳,就连曹宇也回到了燕地,重新过着不涉政事的安乐生活了。”

周扬自然不会相信,因为黄龙军与曹宇已是曹睿的最后筹码,也是他唯一翻盘的机会了。

不过回到洛阳,看到周康没有问题,也算是放下了心头一块大石了。

然而周康却对卫觊之死感到极为愤怒,一向聪明冷静的他不断要求追随父亲周扬,从今往后也要在军事上干一番事业。

周扬对此却不置可否,面对着看起来好像只比自己小几岁的儿子,除了想到政坛险恶之外,也想到了左慈研究的结果不知怎样了。

还有之前对东方朔答应过的承诺,如今自己的政权算是稳定下来了,也能够实现支持他成为丹鼎派掌门人的约定。

司马懿也赞同地道:“东方朔也算是与我们同舟共济过的人,如果支持他成为丹鼎派掌门人的话,不仅能够控制整个东道方士,同时也等同于掌握了首阳山皇陵的大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