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无成”的伟人
文/鲁先圣
我们都知道,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著名的艺术家,同时是画家、雕刻家、建筑师、工程师、音乐家、哲学家、科学家,他的绘画风格影响了几个世纪,其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成为人类历史的经典作品。
但是有件关于达·芬奇的小事知者甚少。1519年,当时达·芬奇客居法国,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眼看属于自己的时间不多,很多理想都不能实现,他很痛苦地对身边的人说,我这一生不过是一次酣睡罢了,我一生一事无成。
还有一位我们所熟知的荷兰杰出画家凡·高,其作品《向日葵》也为世人所推崇,许多作品都是价值连城。但是,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同样为自己没有事业而痛苦。在此之前,他烧掉了很多自己辛苦创作出的作品,因为离心中的“杰出”相差太远。当生命即将落下帷幕时,他对自己的弟弟说:我很痛苦,我一生一事无成。
就是这样两个认为自己一事无成而痛苦的人,几百年来一直影响着整个世界,成为全人类的自豪和骄傲。
一个取得了杰出成就的人,说自己的一生一事无成,绝对不是矫情和谦虚,是因为他们心中的目标更加宏伟,对自己的要求更加苛刻,在完美基础上追求更加完美。我想,这也许正是他们名垂青史的原因吧。
我们中的许多人,本来也很有才华,但是为什么一生平庸一事无成?有了一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有了一点小收获就妄自尊大,刚刚走了几步路就以为海阔天空了,就不可一世了,所有的才华都淹没在骄傲自大里,都被自己扼杀在了摇篮里。
对踏在脚下的山冈不以为意,对一时的坎坷和逆境不屑一顾,那才是能攀登世界最高峰的勇士,是站在人类肩膀眺望的伟人。当诚信成为遥远的海市蜃楼,当一诺千金渐渐成为传说,墓地的一纸百年契约,分明向我们证明着什么,怀念着什么,也呼唤着什么。百年契约文/陈志宏
有位慈父,一天到晚在土地上辛勤劳作,希望能给孩子们幸福的生活。经过努力,他成为富甲一方的农场主。那块地丰饶肥沃,面积很大,边界是陡峭的悬崖,崖下河水清清。
一次,父亲把最小的儿子带在身边,到庄园里去巡视。孩子才5岁,见什么都新奇,趁父亲不注意,就溜到园子里一个人玩开了。中午时分,父亲四处寻儿不见,心慌气躁。傍晚,他终于发现了儿子——可怜的孩子坠下危崖,已经溺水身亡。
遭遇如此不幸,他简直要发疯了。为了能够天天“看见”儿子,他在庄园里垒了一个小坟冢,每天黄昏步行到墓前,伫立在风中忏悔。
这一年是公元1797年。
几年后,他家道中落,不得不转卖自己的庄园。当时,他对买主提出了唯一的要求:“请您务必写入契约:我儿子的墓必须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不要毁掉。”
墓地上野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多少年过去,土地的主人换了一茬又一茬。百年流转,孩子的名字已被忘却了,但是,孩子的墓在一张张契约的保护下,完好无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