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莫里斯烟草公司,1847年创立,当时只是街头的一个普通的烟草店。七年后才开始制造香烟。著名的万宝露在1924.年被推出时,是打算专供女性抽的香烟。
韩国三星集团元勋李秉哲,第一次创业是为了找点事做,第一年亏蚀资本2/3,在破产的边缘上。在赚钱后,仍然纵情声色,吃喝玩乐,常常把整个艺妓馆,酒馆包下来,还因此跟日本人干了一仗。
当然,以上材料并不证明,所有成功企业,创业之初都没有伟大构想。但考察本书引用到的全部创业案例,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白手创业者,创业目的都很简单——为了生存。也没有任何材料可以证明,“伟大构想”能帮助白手创业者把他的事业做大。
反而踏踏实实做好手头的工作,力争多多赚钱,才有利于壮大事’业。所以,如果你的创业理想是赚点钱,那非常好。待有了钱以后,自然将考虑如何发展壮大,自然将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那是一个过程,人的能量是逐渐释放出来的。
5.最后问自己一次,真的很想创业吗?
动手创业之前,一定要回答这个问题:真的很想创业吗?愿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你非干不可吗?创业不只是收获,也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你的事业代价和家庭(包含着爱情、婚姻、家庭三方面)代价。你要权衡评估,那个代价你究竟愿不愿意付出。
尽管我的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表明,处女创的平均失败率是19.6%,但我还是要负责任地说,如果你的愿望不强烈,只是想赶潮流,或是以为干着好玩,那还是临渊羡鱼为妙,暂不要动手(如果代价很小、,那也无妨)。尤其是两种人,工作满意且收入不菲的人,家贫如洗又经济负担重的人,更要确实回答——这两种人下面要专门讨论。
口头常说的“舍得”二字,即是创业行动的收获与代价的一个证明。敢“舍”,才能“得”,又未必一定能“得”,因此很多人驻足不前。不“舍”而“得”,自然有,又可能冒受贿罪、渎职罪的风险。两相取较,还是“舍”然后“得”最为稳妥。
工作满意且收入不菲的人,代价有两个,事业代价和家庭代价。
经过多年奋斗,你已是某个大型组织的重要人士。从经济储备、人生历练、社会关系、商业洞察力来看,你最适合创业,而调查数据却显示,你是最不可能踏上“创业贼船”的人。工作单位为你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离开那个背景,你可能什么都不是。诚然,大型机构的工作经历可以使你找到新的工作,甚至更满意。但是,辞职之后,你将发现,人们并不买先前的账,在一番客套与寒暄之后,他们只看中一点:现在的你能为他们做什么,或者说,现在的你能使他们获得理想的收益吗?人走茶凉,世态炎凉,你是看到了,但不能说什么,只有从头奋斗。不辞职,还有望升迁,甚至前途无量;辞职后,那一切都成空,你身上所负即你所有。好的组织像列车,你赶上趟,就跑得飞快。辞职犹如中途下车,若换乘飞机,更快;但情况糟透时,自行车都找不到。这是你的事业代价。
在大机构工作,既体面,又稳定,更无须为亏损焦虑,那跟你无关。你和家人享受着这份宁静而不觉得。创业之后,连续工作不说,家也变成工作场所(为省钱,家就是办公室或工厂,赚钱才迁出),盈亏与负债更缠绵上你,让你辗转反侧(经营亏损,后果确实如此)。赚钱,赔钱,每天都在波动,家人将跟随沉浮。拿工资吃饭时,这波动根本没有。由于家人对企业的理解不及你深刻,也因为第一次面对风险,也因为观念转变需要一个过程,这种影响会持续1年~2年。
亏钱了,失败了,大家都犯愁。赚钱了,成功了,就全好了?不,钱生钱,也生问题。钱造就人,也毁害人。人不风流只为贫,男人有钱就变坏,这是经验之谈。根由并不在钱,一如吴三桂卖国,决不是因为陈圆圆被霸占了。
那怎么来解释男人有钱就变坏呢?从贫穷到富有是一个过程,问题主要集中在穷人乍富那段时间里。很多人并没做好“我有钱了’’的心理准备。灯红酒绿之中,诱惑很多,贫穷时被限制了的**,在乍富之后爆发出来(所谓的饥寒起盗心,饱暖思淫欲),会经历一个乱花钱、寻花问柳、找情人的阶段,家庭矛盾演变成口舌争或肉搏战。夫妻双方对金钱的态度,思想观念变化不同步,夫家或婆家对经济援助的请求,这些也可能导致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