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看书 > 无产者如何成为有产者 > 第一章9

第一章9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比例最高的困难也才21%,你懂得背后的含义吗?——困难确实有,但并不多。

有必要强调一句,不要去记那些财富故事,他们早期的艰难并不具有普遍性:横下心要创业,除了死,哪里还有困难?是困难,也要想法摆平了才罢休。有这样的财富意志,有这样的做事气魄,还有多少困难?困难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财富企图心越旺盛,对业务/行业越精通,困难就越少——29%的人承认,他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大困难。

下面是一位遇到大困难的创业者。他39岁才获得人生自由。从监狱出来后,先乱七八糟整了一阵子,都不成功,就跟别人打工。那是一家中等规模的饲料公司,他干了一年,大致什么东西都摸熟了,同事邀他出来一起干,他就答应了。两人也没想那么多,凑了一点钱就干上了。干了一段时间,那人觉得没有什么前途,加上有新的机会,就退出去干别的去了,剩下他一人在坚持。他不得不坚持,~家人要吃饭啊。眼看着生意一天一天有了起色,他在当地的同行业中也有了一点声誉,但此时却出了麻烦。有一天,经销商纷纷来退货,并要求赔钱,原来他销售的饲料把农民的家禽家畜给毒死了,大家不敢再买。一了解,是饲料中的氟超标造成的。二话没说,他把饲料收回来全部销毁。损失惨重了,他几乎没有了资金。即使从头再来,大家认不认可也是个问号。他走在失败的边缘。一位朋友伸出了援手,借给他一笔钱,他终于挺了过来,重新挽回了声誉,站稳了脚跟。

再看看这一位创业者。她42岁时下了岗,丈夫在第二年因为犯事进了监狱,上有老下有小,逼得她自己承担全部养家糊口的重担。她以前在纺织厂干了20年,自然就想到办一个小毛纺厂,其实就是小作坊。她那时哪知道,困难才刚刚开始。资金是风烛残年的父母出面筹措的,她已是潸然泪下。四处去揽活,都不信任她。最后拿到了一份定单,招聘工人时,熟练工人都要面子,宁可闲在家里,也不愿意去,或不敢去。分明是求爷爷告奶奶地把工人拉来的。她曾徒步往返40里地,去感召一位技工,深夜两点才回到家。通过这样的努力,总算按时交了活。活交了,款子呢,对方却拖着不给付。在腊月廿八日,为了不让自己“用谎言骗来”的工人空手回家,她乘大巴去要钱。好人真的有好报吗?!对方一个铜板也不给,她大哭了一场。眼泪还没有流干,更大的危机就来了。过完春节,有韩国客商来,投入了一批织机,并承诺保定单、保资金,厂子一下子兴旺起来。谁曾料得到,亚洲金融风暴又来了,幽灵一般没有征兆。发往韩国的货全部泡汤,追都追不回来。一下子欠了67万元的债。债主把她告上法庭,并申请强制执行。法院的人来了,要把织机全部拉走。她站在楼顶上说:“你们要拉走,我就跳给你们看!”法院默许了她的保证还债的承诺,撤出了她的“厂区”。当然还有其他的困难,都挺了过来。经过八年发展,现在她有了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厂区,工人超过500名,年产值2000万元。

她的困难是突出的,但不要因为我的描述,就吓了你的胆,像她那样“九死其犹未悔”的毕竟是少数。多数人遇到的是一般性的困难,经验增长以后大都能克服,所以才有高达90%的成功率。

调查数据显示,认为资金有问题的,比例只有13%。行政阻力最高,为21%,有些行政干涉是合情合理的。有一人是创业之后缴税方面出了问题,企业被查封。有一人是遇到法院强制执行。有一人是与上级主管部门合作经营,最后被上级诬告为财务漏洞,愤而退出,另行单干。也有行政部门粗暴执法的问题。有位创业者讲到,本来是被告欠他工程款没给,但因为对方势力太强,是国家职能部门,他不过是小小的个体私营公司,法院要查抄走他的全部家当。他创业时已经42岁,看着六年辛苦要全部化为乌有时,他不知道怎么办好。电风扇搬走了,台灯搬走了,公司的牌匾也要搬走,他忍不住了,冲上去,抱住牌匾不松手。执法人员不理睬他的哀告,硬是夺走了那块木板。说起旧事,他一个奔60岁的人,竟然落了泪。有两例是因为他们的创业理想太超前了,超出了时代的范畴,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国家不允许经营,都失败了。那些行政阻力并不与业务本身相关。在今天,这个困难应该说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但仍然要承认,中国政府职能转变还要大力深化,北京、上海和沿海一带做得尚可,地方上还远远不够,官本位主义还相当浓厚。

有些财富案例很激:动人心。如果说更多的创业者是因为钱的驱动力的话,仍然有部分人是为了生活更美好。他们不属于艺术家圈子,但对社会电有自己的贡献,虽然默默无闻,但社会不应该忘记他们。

本章的建议:一年入行,两年入门,三年有小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