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看书 > 辅帝理政之大明智妃 > 第069章 魏逆遭发配 应元欲灭口

第069章 魏逆遭发配 应元欲灭口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于是次天一早,他便来至乾清宫外不远背影处,想看个究竟。却正巧亲眼看到崇祯帝训斥处罚魏忠贤,他以为按崇祯帝,那向来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个性,加上魏忠贤那累累罪行,就不判死亦会判个“无期”,让其终老监狱,再无攀咬他人机会。所以才开始他真松了口气,似搬去压在心上的石头,从此便可高枕无忧,照常如是做皇上身边的近侍太监。

谁知接下来发生的情况,大大出乎他的予料。原来人都有软肋;向来处事果断干脆的崇祯帝,竟也会在先帝“临终嘱托”面前,和一个“以孝治天下”空洞政治口号面前,繁了“软蛋”,经不住权奸几句可怜吧吧诉苦祈求,便轻易将对其的处罚放宽。

嗨,难道他忘了历史教训,就不怕一失足成千古恨,从此放虎归山?而更要命的是,只要魏忠贤不死,他便还会有出气说话的机会;那天他想东山再起,会不会重拉自己下水?或为了立功赎罪,会否重将自己攀咬?想到此的徐应元,禁不住头冒冷汗,心跳亦在加快。但又怎么办呢?总不能当即趋前,死谏皇上“魏忠贤阴险狡诈,梦想着‘留得性命,以图他日东山再起’;皇上啊,您一定要保持清醒,千万不能放虎归山!”

若在此前,魏忠贤没掌握自己短处时,是完全可以如此干的。但现今不行,俗言“兔子急了亦咬人”。若对方被逼急,当场攀咬自己,那岂不成了给其垫背的?不行,不行。哎,对了。皇上刚刚不是说,看先帝面子,对魏忠贤死罪可免,活罪难宽。让其到凤阳看守朱家祖皇陵吗?那就让其多活几天,尔后派杀手,埋伏魏忠贤赴凤阳的路途上将其杀害,免除后患。

主意打定,徐应元当即放心坦然。余下的事便是花钱雇高级杀手------

要不《汉语成语词典》中,咋亦收了“聪明反被聪明误”一条呢?因在现时生活中,犯此禁忌的大有人在。尔今的崇祯帝身边近侍太监徐应元,便是这样一个被聪明所误的例证。 实际上,崇祯帝对徐应元在魏忠贤面前的牢骚怪话,及他同魏忠贤之间的密谈,涉及到有关让他继续潜伏崇祯身边充当“卧底”等的信息,早了解得一清二楚。信息是另一年轻近侍太监,小元子提供的。你别看徐应元年长不少,按年龄可做小元子叔佬;平时在他们这些小字辈面前,也常常倚老卖老,貌似老练,还动辄唱高调教训别人。

但事实上亦有百密一疏时候。比如他在魏忠贤面前所发牢骚怪话,也曾多次在小元子等面前说过。小元子出于徒弟对师傅的关心,亦曾多次劝止。但徐应元自恃为师老练,那里听得进去?终于酿成大祸——被魏忠贤抓住把柄,逼上贼船。因劝师傅不听,为挽救其于犯罪边沿;更为斩断魏忠贤伸向师傅的魔爪,小元子从此便对师傅行踪倍加小心。终于在那天夜晚------

当日夜晚,乾清宫内。崇祯帝在龙案批阅朝臣奏疏。近侍小元子坐宫门一侧打瞌睡。崇祯悄然离座,将龙椅上挂的一件长衫拿来轻盖对方身上;尔后悄然离宫,走进御花园内。

被风吹醒的小元子一激灵站起。先看看身上盖的长衫,又看看龙案后已空的龙椅;当即惊觉地出宫而去。来至御花园附近,月光下突看到崇祯帝正同玉妃站在菩提树前,商谈朝廷大事呢。有一句话突兀飘进他的耳里。只听崇祯道:“------做为堂堂一国之君,若再犹豫不决的话,岂不觉得汗颜?该是朕动手惩奸除恶时候了!”

他突兀打个冷颤,随便想道:“这是要下决心板倒大权奸魏忠贤了。”

他正想着,突听附近有响动,一转脸隐约发现是师傅徐应元,似躲在附近背静处偷窥窃听。他随一愣怔想:“师傅现同魏忠贤走得近,他千万可别去给对方通风报信。”但稍停一转脸时,已不见了徐应元的身影。他当即惊觉地来至司礼监窗外。正听到师傅向魏忠贤严肃道:“哼,事到如今还能怎么办?凉拌。听之任之不是上策;主动出击你已没这机会和条件。唯一对策是赶快称病走人。走快了许能全身而退。若慢一步的话,我劝你老人家也就别走了。”

听至此的小元子,突感一阵惊恐:“啊?向罪臣魏忠贤通风报信,这可是背叛朝廷的忤逆行为。按《大明律》是要杀头的。此等大事可不能知情不报。”

于是当晚,二人先后重回宫中,小元子便向皇上如实奏报。崇祯帝听后自是既吃惊又意外,更为恼怒气愤,原本便欲当即将其治罪,但念起他从小便伺奉自己的情份,并原谅他是误上贼船;尔今魏忠贤已被撤职发配,相信他会从此悬崖勒马,便准备以观后效。谁知却发生了,徐应元为掩迹灭口,竟犯下雇凶杀人的不可饶恕罪刑。真是可忍而孰不可忍!

按崇祯帝乾清宫“奏对”时旨意要求,出于人道主义,准许魏忠贤在三日后,戴罪赴凤阳守陵之前,可回直隶肃县乡下老家看看。这日一早起来,魏忠贤碍于面子,低调轻车简从,回肃县乡下老家看望。但其消息还是很及时地传到了,徐应元那十分灵敏的耳里,随在他离位最后,当真找了个垫背的------

这日上午,刚下朝的徐应元,立即出宫在北宫墙外一背静处,从怀中取出一布袋银锭,交与一刺客装束男子道:“这是二百两银子,算作定金,下欠八百两,待事成之后,带上对像身上一件信物,还到此处来取。”刺客接过银两点点头道:“放心。”两人随便分头而去。但刺客刚走离宫墙跟不远,躲附近不远处背影里的一名男子便紧跟了上去,打个照面便认清原是毓庆宫侍卫长黄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